我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测度与分析——兼论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的动态特征

被引:11
作者
赵雨涵 [1 ]
宋旭光 [1 ,2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
[3]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分会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区域创新; 空间关联; 网络结构; 最小生成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区域创新水平、创新效率以及推动经济增长都不能忽视空间关联性影响。本文选用中国各省区1994~2014年专利申请数据作为区域创新产出指标,运用最小生成树法测度,分析了中国区域创新空间关联关系,以及中国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的动态特征。主要研究结论有:(1)中国区域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增强。(2)我国区域创新空间集聚现象不断加剧,逐步形成东、中、西的三大创新活动板块。(3)东、中、西三大板块在知识流动中的分工更加凸显。东部板块主要承担着中国创新增长动能的发动机功能;中部板块主要充当着中国创新增长动能的"桥梁"功能;西部板块则主要发挥创新增长动能的接收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区域创新的时空动态分析 [J].
程叶青 ;
王哲野 ;
马靖 .
地理学报, 2014, 69 (12) :1779-1789
[2]   我国区域创新差异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蒋天颖 .
经济地理, 2013, 33 (06) :22-29
[3]   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的空间特征 [J].
胡晓辉 ;
杜德斌 ;
龚利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 (06) :22-27
[4]   地理与认知邻近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影响——以我国软件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 [J].
李琳 ;
韩宝龙 .
地理研究, 2011, 30 (09) :1592-1605
[5]   地理邻近性对高新区创新绩效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 [J].
韩宝龙 ;
李琳 ;
刘昱含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7 (17) :40-43
[6]   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J].
李婧 ;
谭清美 ;
白俊红 .
管理世界, 2010, (07) :43-55+65
[7]   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J].
张玉明 ;
李凯 .
科学学研究, 2008, (03) :659-665
[8]   地理邻近与上海浦东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研究——兼比较德国下萨克森州 [J].
汪涛 ;
曾刚 .
世界地理研究, 2008, (01) :47-52+84
[9]   地理邻近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启示 [J].
王孝斌 ;
李福刚 .
经济地理, 2007, (04) :543-546+552
[10]  
The myth of global science collaboration—Collaboration patterns in epistemic communities[J] . Stefan Hennemann,Diego Rybski,Ingo Liefner.Journal of Informetrics . 2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