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的空间特征

被引:34
作者
胡晓辉 [1 ,2 ]
杜德斌 [2 ]
龚利 [2 ]
机构
[1] 德国基尔大学经济地理系
[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区域知识合作; 社会网络分析; 动态演化; 空间特征; 长三角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借助社会网络方法和动态演化的视角,对1991—2010年长三角16个地区间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的空间特征进行考察,剖析了各时段内网络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格局、网络节点的空间驱动机制和区域知识合作的空间选择倾向。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演化过程存在空间极化现象,以沪宁为轴线的苏南地区明显优于浙北地区;区域结网的空间驱动方式逐步由沪宁杭为主的大城市驱动向中小城市驱动转变;知识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呈明显的核心-边缘格局并将长期存在。地理临近、行政区临近和知识规模临近是影响区际知识合作空间对象选择的主要因素。其中,知识规模临近的作用不断增强,而地理临近与行政区临近的作用则不断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区域校企合作申请专利的网络图谱分析 [J].
雷滔 ;
陈向东 .
科研管理, 2011, 32 (02) :67-73
[2]   基于城市创新职能的中国创新城市空间体系 [J].
吕拉昌 ;
李勇 .
地理学报, 2010, 65 (02) :177-190
[3]   中国城市间高水平科学论文合作网络的分析 [J].
张冬玲 ;
王贤文 ;
侯剑华 .
中国科技论坛, 2008, (09) :102-106
[4]   基于CSCD和SCI的跨省区科学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 [J].
尹丽春 ;
姜春林 ;
殷福亮 ;
王友强 .
图书情报工作, 2007, (08) :62-64+89
[5]   我国跨省区科学合作中的马太效应与地域倾向 [J].
梁立明 ;
朱凌 ;
侯长红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 (02) :42-50
[6]   创新地理学——一门新兴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J].
甄峰 ;
徐海贤 ;
朱传耿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1, (01) :9-11+18
[7]  
社会网络分析法在论文合作网中的应用研究[J]. 刘蓓,袁毅,BOUTIN Eric.情报学报. 2008 (03)
[8]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China: Regional Evidence from a Gravity Model Approach[J] . Thomas Scherngell,Yuanjia Hu.Regional Studies . 2011 (6)
[9]  
The geography of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Europe[J] . Jarno Hoekman,Koen Frenken,Frank Oort.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 2009 (3)
[10]  
Proximity and Innovation: A Critical Assessment[J] . Ron Boschma.Regional Studies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