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布研究

被引:13
作者
杨加猛 [1 ,2 ]
杜丽永 [1 ]
蔡志坚 [1 ]
张智光 [1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森林碳汇; 区域分布; 江苏;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14.07.018
中图分类号
S718.55 [森林生态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运用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森林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10年,江苏省森林碳储量为4 615.55×104 t,苏北、苏南和苏中的占比分别为57.83%、28.26%和13.91%;2005~2010年,江苏省森林碳储量增加了2 025.59×104 t,森林"碳汇"效应显著,但各区域的碳储量变化不均衡。在江苏新增造林面积空间较为有限的背景下,提高林地生产力,优化树种和林龄结构是增加森林碳储量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洪湖湿地碳储量的研究 [J].
刘刚 ;
陈利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3 (08) :103-107
[2]   植物填埋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技术研究 [J].
雷学军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3 (07) :91-97
[3]   江苏省森林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经济价值评价 [J].
王磊 ;
丁晶晶 ;
季永华 ;
梁珍海 ;
李荣锦 ;
阮宏华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 (02) :1-5
[4]   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J].
罗云建 ;
张小全 ;
王效科 ;
朱建华 ;
侯振宏 ;
张治军 .
林业科学, 2009, 45 (08) :129-134
[5]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固碳现状和潜力 [J].
吴庆标 ;
王效科 ;
段晓男 ;
邓立斌 ;
逯非 ;
欧阳志云 ;
冯宗炜 .
生态学报, 2008, (02) :517-524
[6]   寻找失去的陆地碳汇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自然杂志, 2007, (01) :1-6
[7]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杨树人工林的碳储量及其动态 [J].
唐罗忠 ;
生原喜久雄 ;
黄宝龙 ;
户田浩人 ;
杨文忠 ;
荒井知朗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1-6
[8]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赵敏 ;
周广胜 .
地理科学, 2004, (01) :50-54
[9]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对Fang等Science一文(Science,2001,291:2320~2322)的若干说明[J]. 方精云,陈安平,赵淑清,慈龙骏.植物生态学报. 2002(02)
[10]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植物学报, 2001, (09) :96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