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

被引:40
作者
王海江 [1 ]
苗长虹 [2 ,3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2]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3]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城市流强度; 对外服务能力; 中心城市; 城市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用城市流来描述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用城市流强度来表征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强弱。城市流强度与中心城市的中心性强度具有强相关性。通过对全国地级以上28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的计算和结构分析,发现我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空间格局具有如下特征:城市对外服务能力高度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人口规模城市第三产业的对外服务占主导,而50~100万人的城市制造业的对外服务表现突出;东部三大城市群集中了我国城市流强度将近一半的份额,上海、北京-天津和广州-深圳组成了全国性的三大对外服务中心;东部地区的对外服务总量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国中心城市对外服务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落差。
引用
收藏
页码:957 / 9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基于航空网络的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分布格局 [J].
薛俊菲 .
地理研究, 2008, (01) :23-32+242
[2]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3]   武汉都市圈经济社会要素流的空间分析 [J].
刘承良 ;
李江敏 ;
张红 .
人文地理, 2007, (06) :30-36+51
[4]   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城市流强度分析 [J].
曹红阳 ;
王士君 .
人文地理, 2007, (02) :81-86
[5]   基于城市流分析的城市联系强度探讨——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J].
陶修华 ;
曹荣林 ;
刘兆德 .
河南科学, 2007, (01) :152-156
[6]   长江流域城市群经济带城市流——基于长江干流30城市外向型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 [J].
李桢业 ;
金银花 .
社会科学研究, 2006, (03) :28-33
[7]   长江经济带外向型产业城市流分析 [J].
李桢业 ;
金银花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 (03) :117-122
[8]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9]   近50年来山东城市体系的演化过程——基于城市中心性的分析 [J].
王茂军 ;
张学霞 ;
齐元静 .
地理研究, 2005, (03) :432-442
[10]   省会城市中心性研究 [J].
俞勇军 ;
陆玉麒 .
经济地理, 2005, (03) :35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