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城市流强度分析

被引:42
作者
曹红阳
王士君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市流; 城市流强度; 城市密集区; 模型;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07.02.018
中图分类号
K901.8 [聚落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本文在对现有城市流理论进行疏理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城市流模型,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的计算,将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的城市分为三级:城市流强度值较高的佳木斯,是该区域的集聚辐射中心,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值中等的牡丹江,是区域次级集聚辐射中心,为次级区域性中心城市;鹤岗、双鸭山、鸡西、伊春、七台河等市有较低的城市流强度值,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微弱,初步形成地方集聚辐射中心,仅为行政区中心。通过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分析,指出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目前存在城市流强度低、城市流强度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运用本文提出的强化城市流模型给出区域强化城市流的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东北城市组群整合关系及其调控机制——以长春市、吉林市为例 [J].
王士君 ;
吴嫦娥 .
地理学报, 2004, (S1) :116-124
[2]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 [J].
张虹鸥 ;
叶玉瑶 ;
罗晓云 ;
叶树宁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06) :53-56
[3]   论黑龙江省主导产业转换的时序断裂与连续统一 [J].
崔丹 .
学术交流, 2004, (08) :66-69
[4]   资源型省份的边缘化倾向——黑龙江1980—2002年期间经济增长绩效实证分析 [J].
李清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4, (03) :75-79
[5]   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以鹤岗市为例 [J].
荣玥芳 ;
郭思维 .
规划师, 2004, (04) :74-76
[6]   牡丹江铁路枢纽规划之商榷 [J].
曾睿 ;
白慧明 .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4, (02) :45-47
[7]   黑龙江省工业发展格局研究 [J].
王跃国 ;
刘广斌 .
工业技术经济, 2003, (02) :22-23
[8]   城市群空间发展演化态势研究——以福厦城市群为例 [J].
官卫华 ;
姚士谋 .
现代城市研究, 2003, (02) :82-86
[9]   鸡西延长产业链的必要性与规划 [J].
张凤武 .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2, (03) :59-62
[10]   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研究 [J].
朱英明 ;
于念文 .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01) :31-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