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库生态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177
作者
韩博平
机构
[1]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2] 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水库; 生态学; 渔业; 水质管理; 湖沼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水库是通过人工筑坝形成的水体,其早期功能主要是防洪、发电、灌溉和航运等,但随着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水库供水成为缓解供水压力的最主要途径.水坝是人类影响地球表面水体最重要的工程建筑,筑坝修建水库利用水资源对全球水环境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库供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水库的建成也对我国水环境系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刘建康先生在1955年发表了我国水库生态学研究的第一篇论文,揭开了我国水库生态学研究的序幕.我国水库生态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55-1975年的起步阶段、1976-2000年以水库渔业生产为目标的研究阶段和2001年至今以水库水质管理为目标的研究阶段.当前,水质、水质模拟、富营养化、环境容量和生态调度等已成水库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词.我国水库研究主要集中在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大型供水水库为对象.在水利学科领域,有大量有关水库水文、水动力学和调度的研究论文,这些工作还未能被以生物和化学为研究基础的生态或环境科学的学者所重视.多数以水库为对象的生态学研究还没有很好地体现水库作为人工湖泊的特殊性.近10年来,中国水库生态学经历了从任务导向到学科导向的生态学研究过渡,有不断增加学科交流的趋势.有理由相信,作为水库大国,中国水库生态学和湖沼学今后将会有一很大的发展,并对我国淡水生态学和湖沼学作出重要的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1]   三峡水库调度运行初期荆江与洞庭湖区的水文效应 [J].
李景保 ;
常疆 ;
吕殿青 ;
朱翔 ;
卢承志 ;
周跃云 ;
邓楚雄 .
地理学报, 2009, 64 (11) :1342-1352
[2]   广东大中型水库底泥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宁建凤 ;
邹献中 ;
杨少海 ;
陈勇 ;
巫金龙 ;
孙丽丽 .
生态学报, 2009, 29 (11) :6059-6067
[3]   二滩水库水温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张士杰 ;
彭文启 .
水利学报, 2009, 40 (10) :1254-1258
[4]   湖北省三道河水库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 [J].
池仕运 ;
彭建华 ;
万成炎 ;
邹曦 ;
李明 .
湖泊科学, 2009, 21 (05) :705-712
[5]   水库运行对下游河道水环境影响的一维-二维耦合水环境模型 [J].
李若男 ;
陈求稳 ;
蔡德所 ;
王洪梅 .
水利学报, 2009, 40 (07) :769-775
[6]   猫跳河流域梯级水库磷的夏季变化特征 [J].
黎慧卉 ;
刘丛强 ;
汪福顺 ;
吴攀 ;
王宝利 ;
张翅鹏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4) :368-372
[7]   基于流域富营养化模型的水库水华主要诱发因素及防治对策 [J].
吴挺峰 ;
高光 ;
晁建颖 ;
秦伯强 .
水利学报, 2009, 40 (04) :391-397
[8]   三峡水库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J].
郑丙辉 ;
王丽婧 ;
龚斌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2) :125-131
[9]   水库生态调度研究综述 [J].
徐杨 ;
常福宣 ;
陈进 ;
黄薇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8, 25 (06) :33-37
[10]   CE-QUAL-W2模型在福建山仔水库的应用 [J].
庄丽榕 ;
潘文斌 ;
魏玉珍 .
湖泊科学, 2008, (05) :63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