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73
作者
郑丙辉 [1 ,2 ]
王丽婧 [1 ,2 ]
龚斌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河流海岸带环境创新基地
关键词
三峡; 面源; 水文分割;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D O I
10.13198/j.res.2009.02.3.zhengbh.007
中图分类号
X143 [环境水文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借鉴水文分割法的原理,在基流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了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公式.基于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提出了污染类型判定和数据补插原则.以2004和2005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并采用相关系数法作为对比,对该方法在应用中可能导致的结构性偏差予以探讨.结果表明,2004年嘉陵江、长江干流、乌江三江入库CODMn,总氮和总磷的污染负荷(以包含溶解态和颗粒态成分的总物质通量表示)分别为168.96×104,70.30×104和10.95×104t;2005年分别为228.24×104,66.64×104和14.24×104t;在总量组成中,面源是三江入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占总入库负荷的60%80%;在空间分布上,长江干流对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占绝对优势,嘉陵江、乌江的面源污染总贡献率仅占13.4%39.4%;在营养物负荷组成方面,氮对水体的影响以溶解态氮作用为主,磷对水体的影响以颗粒态磷作用为主.水文分割法的改进值得进一步关注,但在尚未出现十分科学、合理的改进算法时,该方法仍不失为面源负荷研究的有效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   我国非点源负荷研究中的问题探讨 [J].
于涛 ;
孟伟 ;
Edwin Ongley ;
郑丙辉 ;
邓义祥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3) :401-407
[3]   三峡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氮营养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J].
郑丙辉 ;
曹承进 ;
秦延文 ;
黄民生 .
环境科学, 2008, (01) :1-6
[4]   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分析 [J].
程红光 ;
岳勇 ;
杨胜天 ;
郝芳华 ;
杨志峰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3) :384-391
[5]   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研究(Ⅱ)——蓄水后污染负荷预测 [J].
李崇明 ;
黄真理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1) :97-106
[6]   基流研究综述 [J].
陈利群 ;
刘昌明 ;
李发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1) :1-15
[7]   三峡水库蓄水后氮、磷营养盐的特征分析 [J].
张远 ;
郑丙辉 ;
刘鸿亮 ;
富国 ;
罗专溪 .
水资源保护, 2005, (06) :27-30
[8]   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研究(Ⅰ)——蓄水前污染负荷现状 [J].
李崇明 ;
黄真理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5) :611-622
[9]   流量过程线分割方法的分析探讨 [J].
倪雅茜 ;
张文华 ;
郭生练 .
水文, 2005, (03) :10-14+19
[10]   三峡水库氮磷污染贡献率估算 [J].
孙阳 ;
王里奥 ;
袁辉 .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10) :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