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水文分割法的原理,在基流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了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公式.基于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提出了污染类型判定和数据补插原则.以2004和2005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为基础,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上游河流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研究,并采用相关系数法作为对比,对该方法在应用中可能导致的结构性偏差予以探讨.结果表明,2004年嘉陵江、长江干流、乌江三江入库CODMn,总氮和总磷的污染负荷(以包含溶解态和颗粒态成分的总物质通量表示)分别为168.96×104,70.30×104和10.95×104t;2005年分别为228.24×104,66.64×104和14.24×104t;在总量组成中,面源是三江入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占总入库负荷的60%80%;在空间分布上,长江干流对入库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占绝对优势,嘉陵江、乌江的面源污染总贡献率仅占13.4%39.4%;在营养物负荷组成方面,氮对水体的影响以溶解态氮作用为主,磷对水体的影响以颗粒态磷作用为主.水文分割法的改进值得进一步关注,但在尚未出现十分科学、合理的改进算法时,该方法仍不失为面源负荷研究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