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集权的激励效应再评估:攫取之手还是援助之手?

被引:73
作者
方红生 [1 ]
张军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新财政集权理论; 攫取之手; 援助之手; 匹配区间;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4.02.004
中图分类号
F812 [中国财政];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通过改进新近发展起来的新财政集权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以财政集权和转移支付为双内核的旨在解释非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内收入之比的理论框架,并设计了4个研究假说。通过构造1999~2009年间财政集权的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并使用系统GMM方法,本文证实了所提的假说。基于这些实证结果,本文重新评估了财政集权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财政集权将激励净流出地区的地方政府伸出援助之手行为,而在净流入地区,虽然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对财政集权的这一效应有所抑制,但总体上还不足以改变其援助之手的性质。本文的这一发现支持了新财政集权理论而证伪了陈抗等至今仍被广泛接受的一个攫取之手之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税收竞争、税收执法与企业避税 [J].
范子英 ;
田彬彬 .
经济研究, 2013, 48 (09) :99-111
[2]   攫取之手、援助之手与中国税收超GDP增长 [J].
方红生 ;
张军 .
经济研究, 2013, 48 (03) :108-121
[3]   地方政府与预算外收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问题 [J].
李学文 ;
卢新海 ;
张蔚文 .
世界经济, 2012, 35 (08) :134-160
[4]  
Local Officials' Incentives and China's Economic Growth:Tournament Thesis Reexamined and Alternative Explanatory Framework.[J].Fubing Su;Ran Tao;Lu Xi;Ming Li;.China & World Economy.2012, 04
[5]   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J].
付文林 ;
沈坤荣 .
经济研究, 2012, 47 (05) :45-57
[6]   官员交流、任期与反腐败 [J].
陈刚 ;
李树 .
世界经济, 2012, 35 (02) :120-142
[7]   中国财政供养人口规模膨胀的影响因素与结构偏向 [J].
陈宇峰 ;
钟辉勇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 (01) :22-34
[8]   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 [J].
陈志勇 ;
陈莉莉 .
财贸经济, 2011, (12) :24-29+134
[9]   “制度外”政府收支:内外之辨与预算管理 [J].
李冬妍 .
财贸经济, 2011, (06) :17-23
[10]   财政竞争、土地要素资本化与经济改革——以国企改制过程为例 [J].
汤玉刚 .
财贸经济, 2011, (04) :31-3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