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办公集聚区空间联系强度研究

被引:4
作者
贾磊 [1 ]
张景秋 [2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关键词
城市办公活动; 办公集聚区; 空间联系强度; 北京;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0.06.002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对城市办公集聚区空间联系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有助于认知集聚区的现状特点和作用,并为集聚区发展提供指导;二是为后续的城市功能空间优化研究提供基础。通过对适合城市办公活动空间联系强度的哈夫引力模型的修正,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对北京城市内部具有代表性的4个办公集聚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论表明,办公集聚区的空间联系强度差异显著,且呈现出随距离衰减特征;同时,办公集聚区之间的空间联系方向性明显,总体来看,表现为由外城区向核心区流动的特征,而中关村办公集聚区的空间联系在4个代表性办公集聚区中表现最为活跃。
引用
收藏
页码:938 / 9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北京城市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研究 [J].
张景秋 ;
贾磊 ;
孟斌 .
地理研究, 2010, 29 (04) :675-682
[2]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5) :697-704
[3]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西省经济区划与协调发展研究 [J].
徐辉 ;
彭萍 .
地理科学, 2008, (02) :169-172
[4]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5]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乌鲁木齐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 [J].
乔旭宁 ;
杨德刚 ;
毛汉英 ;
张小雷 ;
吴得文 ;
张豫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86-95
[6]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J].
刘承良 ;
余瑞林 ;
熊剑平 ;
朱俊林 ;
张红 .
地理研究, 2007, (01) :197-209
[7]   北京城市办公业发展与城市变化阶段分析 [J].
张景秋 ;
蔡晶 .
城市发展研究, 2006, (03) :79-85
[8]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9]   中国航空客运网络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 [J].
王法辉 ;
金凤君 ;
曾光 .
地理科学, 2003, (05) :519-525
[10]   珠江三角洲城际间运输联系的特征分析 [J].
曹小曙 ;
阎小培 .
人文地理, 2003, (01) :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