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震前兆地震活动图像机理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28
作者
陆远忠 [1 ]
叶金铎 [2 ]
蒋淳 [3 ]
刘杰 [4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 天津理工大学
[3] 天津市地震局
[4]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地震空区; 地震条带; 地震丛集;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2 [地震前兆与地震机理];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建立了含有母体岩石、硬包体和随机分布的小裂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包体和各层实体中的应力分布.利用最高应力破裂准则、释放破裂单元刚度生与死的方法,模拟强震前岩石的破裂和小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文中三种模型都显示出强震前在孕震体即包体附近出现了高应力集中单元.它们是形成小震空区、条带和地震空间丛集图像的基础.随机裂纹的存在,有利于在孕震体(包体)外的裂纹端部应力集中,先发生小震,形成包围孕震包体的前兆地震活动图像,而包体中的应力逐渐增加,为发生强震提供了条件.包体的形状和几何位置是影响强震前兆地震活动图像形态的重要因素.引入材料的黏弹性,导致了其中应力随时间迅速减小和弹性层某些部位应力随时间的增加.但在本文设定的构造模型框架和介质参数下,下层黏弹性的存在对上层母体的应力随时间的增加影响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99 / 50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含硬包体岩石破裂演化过程的声发射数值模拟 [J].
叶金铎 ;
陆远忠 ;
蒋淳 .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4) :1-5
[2]   一个特殊的地震空区 [J].
胡新亮 ;
王俊国 ;
刁桂苓 ;
王焱 ;
王勤彩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4, (02) :182-186
[3]   含典型裂纹系硬包体试样破裂机制的数值试验 [J].
刘庭金 ;
唐春安 ;
焦明若 .
东北大学学报, 2001, (05) :553-556
[4]   1966年邢台地震引起的华北地区应力场动态演化过程的三维粘弹性模拟 [J].
陈连旺 ;
陆远忠 ;
刘杰 ;
郭若眉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1, (05) :480-491
[5]   基于大陆地震活动特点建立的简化动力学模型——细胞自动机模型 [J].
刘杰 ;
刘桂萍 ;
李丽 ;
张国民 .
地震, 1999, (03) :230-238
[6]   强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增强区及其力学研究 [J].
宋治平 ;
梅世蓉 ;
尹祥础 .
地震学报 , 1999, (03) :48-54
[7]   含硬包体试样微破裂图象演变过程的实验研究 [J].
许昭永 ;
王彬 ;
赵晋明 ;
胡毅力 ;
梅世蓉 .
地震学报, 1997, (03) :94-99
[8]   中国大陆强震轮回活动的计算机模型研究 [J].
张国民 ;
耿鲁明 ;
石耀霖 .
中国地震, 1993, (01) :22-34
[9]  
陈棋福主编.中国震例[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