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北京地区强热岛事件初步分析

被引:20
作者
张尚印 [1 ]
徐祥德 [2 ]
刘长友 [1 ]
胡保昆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 北京市气象局
关键词
北京地区; 强热岛事件; 时空分布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3.3 [城市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北京市1961—2004年间气象站及自动气象站逐日或逐时及每10 min的日平均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给出了近44年北京市强热岛事件日的序列,划分了热岛日的大致标准,并分析了北京市强热岛事件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在1961—2004年北京市出现了79例强热岛事件日,强热岛日主要出现在冬季,秋季次之,但夏季时有发生,热岛强度中心位于公主坟、天安门、大观园附近。观测发现,近44年间北京市强热岛日呈明显增多趋势,年际波动明显;强热岛日强度年际波动明显,但强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并不明显。热岛强度一般在02~08时达到最强,在12~17时最弱,有时还出现负值,热岛消失。
引用
收藏
页码:1147 / 11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兰州地面平均气温的变化 [J].
林纾 ;
吴红 .
高原气象, 2005, (05) :816-822
[2]   我国东部三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 [J].
张尚印 ;
张海东 ;
徐祥德 ;
张德宽 ;
廖要明 ;
宋艳玲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5) :829-835
[3]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沈阳若干气候特征的变化 [J].
周小珊 ;
陈力强 ;
李辑 ;
杨森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5) :823-828
[4]   利用区域边界层模式对杭州市热岛的模拟研究 [J].
陈燕 ;
蒋维楣 ;
吴涧 ;
顾骏强 ;
徐集云 .
高原气象, 2004, (04) :519-528
[5]   华北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评估方法 [J].
张尚印 ;
宋艳玲 ;
张德宽 ;
王守荣 .
地理学报, 2004, (03) :383-390
[6]   北京市城、郊气候要素对比研究 [J].
宋艳玲 ;
董文杰 ;
张尚印 ;
张德宽 ;
王守荣 ;
胡宝昆 .
干旱气象, 2003, (03) :63-68
[7]   昆明城市热岛效应立体分布特征 [J].
张一平 ;
何云玲 ;
马友鑫 ;
刘玉洪 ;
李佑荣 ;
窦军霞 ;
郭萍 .
高原气象, 2002, (06) :604-609
[8]   北京及周边地区城市尺度热岛特征及其演变 [J].
张光智 ;
徐祥德 ;
王继志 ;
杨元琴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43-50
[9]   长江三角洲夏季海陆风与热岛环流的相互作用及城市化的影响 [J].
苗曼倩 ;
唐有华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8, (03) :59-68
[10]   近110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变化 [J].
张庆阳 .
气象科技, 1994, (03) :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