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理论基础和立法选择

被引:12
作者
张善斌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死者人格利益; 间接保护说; 直接保护说; 民法典; 立法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学界对死者人格利益应予以保护已达成共识,但保护的究竟是死者利益、近亲属利益还是社会公共利益,存在不同观点。英美国家和日本采间接保护说,德国和俄罗斯则采直接保护说。我国法律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没有明确规定,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制度的构建完全依赖于司法解释,法院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究竟是采直接保护说还是间接保护说摇摆不定。我国未来民法典应以近亲属权益兼顾公共利益保护为理论基础,采间接保护说。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人格要素商业化利用的规制模式选择及制度构建 [J].
张善斌 .
江汉论坛, 2015, (02) :126-132
[2]   论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的可继承性 [J].
张善斌 ;
熊倪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7 (03) :445-451
[3]  
人格权保护的课题与展望——人格权的性质及构造: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的保护.[J].王泽鉴;.人大法律评论.2009, 01
[5]   民法上的人 [J].
汉斯·哈腾鲍尔 ;
孙宪忠 .
环球法律评论, 2001, (04) :389-400
[6]   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 [J].
杨立新 ;
王海英 ;
孙博 .
法学研究, 1995, (02) :21-29
[7]   海灯法师名誉权案透视 [J].
乐学法 .
特区展望, 1994, (01) :43-48
[8]   关于名誉权法律保护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J].
史浩明 .
学术论坛, 1990, (03) :37-41
[9]   侵害名誉权的认定 [J].
魏振瀛 .
中外法学, 1990, (01) :7-14
[10]  
.[M].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