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积累、效率提高还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被引:24
作者
吕冰洋 [1 ]
于永达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转轨; 技术进步;
D O I
10.19523/j.jjkx.2008.01.002
中图分类号
F061.2 [增长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是同时受经济转轨、新古典式增长和二元经济结构三方面影响,通过发展战略转变、产权改革、技术模仿、价格市场化等因素,它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三方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角度出发,运用非参数方法对中国各省市经济增长中这三方面作用进行分解,从而说明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东亚经济增长——基于APEC视角的实证分析 [J].
王兵 ;
颜鹏飞 .
经济研究, 2007, (05) :91-103
[2]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J].
涂正革 ;
肖耿 .
经济研究, 2005, (03) :4-15
[3]   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 [J].
郑京海 ;
胡鞍钢 .
经济学(季刊), 2005, (01) :263-296
[4]   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 [J].
郭庆旺 ;
吕冰洋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 (08) :18-23
[5]   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 [J].
张军 ;
施少华 ;
陈诗一 .
经济学(季刊), 2003, (04) :1-38
[6]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7]   中美两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 [J].
黄勇峰 ;
任若恩 .
经济学(季刊), 2002, (04) :161-180
[8]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论谈起 [J].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1999, (05) :57-62
[9]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 [J].
谢千里 ;
罗斯基 ;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1995, (12) :10-22
[10]  
中国的奇迹[M].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 林毅夫等 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