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2000年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被引:44
作者
陶波
曹明奎
李克让
顾峰雪
季劲钧
黄玫
张雷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中国;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空间格局; 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中国地域辽阔,跨越多个气候带,生态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因此研究其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高分辨率的气候数据库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估计了1981~2000年期间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时空变化,分析了中国陆地碳汇的地域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NEP的20年平均值呈现北方高南方低、中部和西南地区高、东南地区低的格局;NEP正值(碳吸收)主要在西南地区西部、藏东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以及华北中西部,NEP负值(碳释放)主要在华中、西南南部、新疆北部、内蒙西北部、华北平原一些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东北平原中部和黄土高原的NEP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华中大部分地区有增加趋势.研究时段内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吸收不明显,其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碳源,但在90年代转为一个碳汇;草地和灌丛由于面积广阔,其碳吸收量占整个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的近四分之三.
引用
收藏
页码:1131 / 113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近20年来中国植被活动在增强 [J].
方精云 ;
朴世龙 ;
贺金生 ;
马文红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3, (06) :554-565+578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及其对自然区域界线的影响 [J].
沙万英 ;
邵雪梅 ;
黄玫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317-326
[3]   兴安落叶松林碳平衡和全球变化影响研究 [J].
蒋延玲 ;
周广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4) :481-484
[4]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孙睿 ;
朱启疆 .
遥感学报, 2001, (01) :58-61+83
[5]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2000, (05) :733-740
[6]  
中国近50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A]. 左洪超,吴晓鸣,吕世华,胡隐樵.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 2003
[7]  
A multi-scale analysis of a terrestrial carbon budget: is Zealand a source or sink of carbon .2 Tate K R,Scott N A,Parshotam A et al. Agri Ecosys Environ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