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探讨

被引:40
作者
梁汉媚 [1 ]
方创琳 [2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城市贫困; 城市贫困发生率; 空间分异;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1.10.005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探讨中国城市贫困的标准和内涵,分析了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组成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一步描述了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空间分异,并且按照城市贫困发生率划分为基本脱贫区、低度贫困区、中度贫困区、高度贫困区和剧烈贫困区五个区域,再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特征、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五个方面解析成因。最后得出四个结论:一是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城市贫困发生率较高的为中部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二是失业人口是城市贫困人口的主体;三是城市贫困人口的结构性特征突出,该群体成为社会变迁中的被淘汰者;四是农民工成为新的城市贫困群体,城市越大农民工规模也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610 / 16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广州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J].
姚华松 ;
许学强 ;
薛德升 .
经济地理, 2010, 30 (01) :40-46
[2]   百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回顾及展望 [J].
许学强 ;
姚华松 .
经济地理, 2009, 29 (09) :1412-1420
[3]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国际研究新进展 [J].
何深静 ;
刘玉亭 .
国际城市规划, 2008, (04) :7-11
[4]   中国“贫困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与对策 [J].
成德宁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05) :37-41
[5]   国外城市贫困阶层聚居区研究述评及借鉴 [J].
袁媛 ;
许学强 .
城市问题, 2007, (02) :86-91
[6]   转型期城市低收入邻里的类型、特征和产生机制:以南京市为例 [J].
刘玉亭 ;
吴缚龙 ;
何深静 ;
李志刚 .
地理研究, 2006, (06) :1073-1082
[7]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J].
傅道忠 .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6, (02) :28-31+39
[8]   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贫困研究述评 [J].
袁媛 ;
薛德升 ;
许学强 .
人文地理, 2006, (01) :93-99
[9]   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 [J].
赵明霞 .
甘肃科技, 2005, (09) :6-7
[10]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贫困人口分布状况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J].
吕露光 .
城市规划, 2004, (06)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