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主要进展及发展展望

被引:99
作者
于贵瑞 [1 ,2 ]
张雷明 [1 ,2 ]
孙晓敏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涡度相关; 碳氮水通量; 耦合循环; 生态预测; 协同观测; ChinaFLUX;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微气象学理论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系统尺度的生产力、能量平衡和温室气体交换等功能和过程的直接测定,特别是全球尺度通量塔观测网络的联合观测是实现从生态现象观察和生态要素观测跨越到全球尺度生态系统功能状态变化观测的重大突破。本文回顾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创建及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ChinaFLUX的科学目标和设计理念、观测技术体系、观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长期积累;综合评述了ChinaFLUX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的收支评估和交换过程的环境响应、碳通量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在探讨未来全球尺度通量塔观测网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ChinaFLUX的主要发展方向、关键科学问题与未来工作重点,为中国通量观测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903 / 91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10 条
[1]  
Nitrogen Deposition and Its Spatial Pattern in Main Forest Ecosystems along North-South Transect of Eastern China[J]. ZHAN Xiaoyun,YU Guirui,HE Nianpeng,FANG Huajun,JIA Bingrui,ZHOU Mei,WANG Chuankuan,ZHANG Junhui,ZHAO Guangdong,WANG Silong,LIU Yunfen,YAN Junhua.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4(02)
[2]   寒温针叶林土壤呼吸作用的时空特征 [J].
贾丙瑞 ;
周广胜 ;
蒋延玲 ;
王宇 ;
殷晓洁 ;
胡天宇 .
生态学报, 2013, 33 (23) :7516-7524
[3]   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的关键耦合过程及其生物调控机制探讨 [J].
于贵瑞 ;
高扬 ;
王秋凤 ;
刘世荣 ;
申卫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01) :1-13
[4]   基于模型数据融合的千烟洲亚热带人工林碳水通量模拟 [J].
任小丽 ;
何洪林 ;
刘敏 ;
张黎 ;
周磊 ;
于贵瑞 ;
王辉民 .
生态学报, 2012, 32 (23) :7313-7326
[5]   热带季节雨林近地层CO2堆积的气象条件分析 [J].
姚玉刚 ;
张一平 ;
于贵瑞 ;
宋清海 ;
谭正洪 ;
周文君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2, 20 (01) :36-45
[6]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集成研究的e-Science系统构建 [J].
何洪林 ;
张黎 ;
黎建辉 ;
周园春 ;
任小丽 ;
于贵瑞 .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 (02) :246-254
[7]  
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长期观测中的仪器性能衰变和数据校正[J]. 朱治林,孙晓敏,于贵瑞,温学发,张一平,韩士杰,闫俊华,王辉民.应用生态学报. 2011(11)
[8]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及其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J].
于贵瑞 ;
方华军 ;
伏玉玲 ;
王秋凤 .
生态学报, 2011, 31 (19) :5449-5459
[9]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森林生态系统WUE和NUE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英文) [J].
盛文萍 ;
任书杰 ;
于贵瑞 ;
方华军 ;
姜春明 ;
张弥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1, 21 (04) :651-665
[10]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对高山草甸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的影响(英文) [J].
范玉枝 ;
张宪洲 ;
王景升 ;
石培礼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1, 21 (04) :666-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