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和锶同位素组成在古陶产地判别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5
作者
张巽
陈江峰
马林
贺剑锋
王昌燧
邱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和科技考古系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和科技考古系 合肥
[4] 合肥
关键词
锶同位素; 铅同位素; 钕同位素; 古陶产地示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54.2 [古物鉴定]; K597.1 [];
学科分类号
060106 ; 0603 ;
摘要
探讨了古陶器产地多元同位素示踪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前人工作已证明在适当条件下铅同位素组成是古陶产地示踪的有力工具。数据表明钕同位素组成指示意义不大,但锶同位素组成有重要示踪作用。陕西西安秦俑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古陶器的铅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但前者的Sr/86Sr比值(0.717—0.718)显87著高于后者(0.715左右)。显然,铅?锶同位素联合示踪增强了判别不同产地古陶器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铅同位素组成在古陶产地判别中的应用 [J].
张巽 ;
马林 ;
陈江峰 ;
张兆峰 ;
邱平 ;
王昌燧 .
核技术, 2003, (09) :693-696
[2]   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主要元素迁移序列 [J].
刁桂仪 ;
文启忠 .
地质地球化学, 1999, (01) :21-26
[3]   地壳风化系统中的Sr同位素地球化学 [J].
马英军 ;
刘丛强 .
矿物学报, 1998, (03) :350-358
[4]   花厅新石器时代古陶器产地铅同位素示踪的初步探讨 [J].
张巽 ;
陈江峰 ;
芦雪峰 ;
李辉亮 ;
王昌燧 ;
陈蓉 .
科学通报, 1997, (06) :637-640
[5]   广西古代陶器组成的研究 [J].
彭子成,黄允兰,孙卫东,铃木稔,河西学,蒋廷瑜,陈文 .
硅酸盐学报, 1996, (03) :291-296
[6]   玄武岩中铅同位素和微量铀钍铅的测定 [J].
彭子成 ;
Lorretta Kwak .
岩矿测试, 1986, (02) :1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