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视角下我国环境治理体制重构探析

被引:24
作者
王名 [1 ,2 ]
邢宇宙 [3 ]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公益慈善研究院
[3]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益慈善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共治; 路径; 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在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环境治理逐渐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议题,政府、市场与社会不同程度的失灵,使得传统的环境监管体制陷入了无力的境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通过顶层设计、地方政府改革与社会创新,我国的环境治理体制正在重构,即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理念下,探索市场、协商、倡导和赋权等机制,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与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J].
夏光 .
环境保护, 2014, 42 (23) :16-19
[2]   我国基于互联网进行环境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及建议(上篇) [J].
郭红燕 ;
黄德生 ;
王华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4, 39 (06) :33-34
[3]   社会共治制度初探 [J].
王名 ;
李健 .
行政论坛, 2014, 21 (05) :68-72
[4]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共治:结构、机制与实现路径——以“绿色浙江”为例 [J].
刘国翰 ;
郅玉玲 .
中国环境管理, 2014, 6 (04) :38-43
[5]   环境保护从监管到治理的转变 [J].
齐晔 .
环境保护, 2014, 42 (13) :15-17
[7]   社会新政:从管理到治理 [J].
王名 ;
蓝煜昕 .
前线, 2014, (06) :52-54
[8]   微博空间组织间网络结构及其形成机制 以环保NGO为例 [J].
黄荣贵 ;
桂勇 ;
孙小逸 .
社会, 2014, 34 (03) :37-60
[9]   变动的环境组织模式与发展的环境运动网络——对福建省P县一起环境抗争运动的分析 [J].
童志锋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 (01) :86-93
[10]   新媒体时代的环境风险、环境事件和参与式沟通 [J].
曾繁旭 ;
王宇琦 .
世界环境, 2014, (01)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