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及用水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88
作者
鲍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水资源利用; 时空耦合; 完全分解模型; 省际差异;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99.24 [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0201 ; 020105 ; 0833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伴随着经济总量与用水总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严重的城市缺水危机,然而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内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构建了城镇化驱动经济与用水增长的完全分解模型,定量测度了中国以及31个省级行政区1997-2011年城镇化过程对经济增长与用水变化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率长期稳定在30%左右,经济增长60%以上依赖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应适当弱化"城镇化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理念;2中国城镇化虽然通过拉动经济增长增加用水2352×108m3,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用水经济效率减少用水4530×108m3,中国用水增长的原因是由于人口和经济规模效应而不是城镇化效应;3中国东中部的人口和经济大省且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的,城镇化拉动经济并造成用水增长的作用大,但减量效应也大,而且均呈逐年增长趋势,最终城镇化对用水的综合驱动以减量效应为主,而且在时空变化上的差异相对缩小;4城镇化虽有助于减少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用水总量,但会导致城镇建成区或城市群地区的缺水危机,因此应尽快建立并完善城乡之间(或城镇化水平较高与较低地区之间)的水资源流转机制与补偿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799 / 180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J].
蔺雪芹 ;
王岱 ;
任旺兵 ;
刘一丰 .
地理研究, 2013, 32 (04) :691-700
[2]   基于城镇化视角的绿洲城市用水变化驱动效应分析 [J].
鲍超 .
干旱区地理, 2012, 35 (06) :988-995
[3]   基于因素分解模型的水资源利用变动分析 [J].
张强 ;
王本德 ;
曹明亮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7) :1209-1216
[4]   城市化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互动机理及调控模式 [J].
鲍超 ;
方创琳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0, (12) :19-23+65
[5]   辽宁省产业用水变化驱动效应分解与时空分异 [J].
孙才志 ;
王妍 .
地理研究, 2010, 29 (02) :244-252
[6]   干旱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J].
鲍超 ;
方创琳 .
地理学报, 2008, (11) :1140-1150
[7]   中国1990~2004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效应的分解分析 [J].
刘建兴 ;
王青 ;
孙鹏 ;
顾晓薇 ;
李广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1) :61-68
[8]   河西走廊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关系的量化研究 [J].
鲍超 ;
方创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2) :301-310
[9]   1982年以来中国省级区域城市化水平趋势 [J].
沈建法 .
地理学报, 2005, (04) :607-614
[10]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地理学报, 2005, (02) :23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