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中犯罪帮助行为的制裁体系与完善思路

被引:146
作者
于志刚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2]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网络犯罪; 帮助行为; 共同犯罪; 共犯的正犯化;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6.02.002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传统犯罪帮助行为在网络空间呈现出全新特性,对于传统刑法制裁体系带来严重冲击。当前,刑事立法、司法为制裁网络犯罪帮助行为建立的"单向双轨三核"应对模式存在着单向基本思路偏颇、刑事法网不严、责任认定失位的缺陷。树立双向思维模式、扩大罪名体系制裁犯罪以及完善共犯责任、正犯责任、平台责任三类责任的评价体系,是实现网络社会背景下帮助行为刑事制裁体系科学化的必然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帮助犯概念与范畴的现代展开 [J].
张伟 .
现代法学, 2012, 34 (04) :18-27
[2]   谈《刑法修正案(九)》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J].
胡云腾 .
中国审判, 2015, (20) :16-23
[4]  
刑法教科书[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何秉松主编, 1997
[5]  
刑法学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等撰稿, 1993
[6]  
刑法学教程[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梁世伟编著, 1987
[7]  
“共犯正犯化”立法模式正当性评析[J]. 陈毅坚,孟莉莉.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0(02)
[8]   食品监管渎职罪探析 [J].
储槐植 ;
李莎莎 .
法学杂志, 2012, 33 (01) :38-43
[9]   共同犯罪理论中若干争议问题 [J].
马克昌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1) :16-23+34
[10]   帮助行为可以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 [J].
谢彤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2, (01)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