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镇化的动态边际碳排放量研究——基于LMDI“两层完全分解法”的分析框架

被引:63
作者
涂正革
谌仁俊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区域碳减排; 工业化; 城镇化; LMDI“两层完全分解法”; 边际碳排放量;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3.09.004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99.2 [中国];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4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基于构建的LMDI"两层完全分解法"和中国1995—2011年30个省份7大部门CO2排放量及相关数据,分析工业化、城镇化的动态边际碳排放量。研究发现,由于中国工业能源利用率较低,工业规模扩张的边际碳排放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工业比重的边际碳排放量却呈现上升趋势,其17年平均值分别为3.81吨/万元和56.58MT(百万吨);城镇人口比重及商业规模的边际碳排放量波动幅度不大,其17年平均值分别为0.67吨/万元和6.83MT。进一步地,各地区间工业化、城镇化的边际碳排放量差异显著。由于经济(人口)规模的差异,工业(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提高的边际碳排放量,东部地区要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相反,由于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工业(商业)增长的边际碳排放量,中西部地区远大于东部地区。因此,为实现碳减排,各地区应制定差异化的工业化、城镇化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工业化过程中碳排放消费建设比的演变规律研究 [J].
张毅 ;
夏炎 .
中国管理科学, 2012, 20 (02) :159-166
[3]   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脱钩和三层完全分解模型的实证研究 [J].
仲云云 ;
仲伟周 .
财经研究, 2012, 38 (02) :123-133
[4]   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 [J].
林伯强 ;
孙传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1) :64-76+221
[5]   资本深化、生产率提高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化——产业、区域、能源三维结构调整视角的因素分解分析 [J].
陈诗一 ;
严法善 ;
吴若沉 .
财贸经济, 2010, (12) :111-119+145
[6]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 [J].
林伯强 ;
刘希颖 .
经济研究, 2010, 45 (08) :66-78
[7]   技术进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J].
魏巍贤 ;
杨芳 .
统计研究, 2010, 27 (07) :36-44
[8]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 [J].
王锋 ;
吴丽华 ;
杨超 .
经济研究, 2010, 45 (02) :123-136
[9]   中国2007年终端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上) [J].
王庆一 .
节能与环保, 2009, (02) :14-17
[10]  
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 A Comparative Study .2 Chenery H,Robinson S,Syrquin M. Oxford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