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协同:华夏文明传播的范式及其功能展演

被引:17
作者
谢清果
林凯
机构
[1]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礼乐协同; 华夏文明; 传播范式; 情感传播; 思想灌输;
D O I
10.14086/j.cnki.xwycbpl.2018.06.00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礼和乐作为华夏文明传播的两种符号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礼和乐地位是等同的,它们需要相互协调,合作运转。礼要有乐配合,乐要有礼引导,二者在协同运作中准确而有效地传递着"仁义"等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而传播和践行礼乐协同所传递的这些核心思想的关键在于人,因此礼乐协同运作中突出了对人的情感(尤其是道德情感)诉求,通过对个体情感的激发,以促进人际间情感的互动,进而在礼乐协同的规范和引导下实现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的灌输和内化,达到对人的教化,塑造一个具有德性的人格,由此展现礼乐协同的情感传播特质和内在运作机制。更为重要的是,礼乐协同以情感为媒介将社会各阶层凝聚在一起,传承中华文化,实现社会大众的情感共鸣,构筑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推进华夏文明传播的实践,展现特殊的社会功能。礼乐协同是华夏文明传播的一种范式,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彰显了华夏文明的可沟通性和开放包容的品质。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儒家礼乐教化的现代解读 [J].
曾繁仁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50 (06) :89-92+156
[2]   传统礼乐的文化整合功能 [J].
龙柏林 ;
刘伟兵 .
重庆社会科学, 2017, (02) :70-80
[3]   仪式传播场域论纲——对传播仪式观研究支点的探索 [J].
张方敏 .
当代传播, 2015, (05) :18-20+49
[4]   礼乐哲学论纲 [J].
冯兵 .
社会科学研究, 2015, (04) :143-149
[5]   理性与情感传播:对外传播的新尺度 [J].
李建军 ;
刘会强 ;
刘娟 .
江西社会科学, 2015, 35 (05) :240-245
[6]   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 [J].
丁鼎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59 (06) :66-72+2
[7]   礼乐文明与生活政治 [J].
朱承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06) :100-111
[8]   传播模式论:《论语》的核心传播模式与儒家传播思维 [J].
邵培仁 ;
姚锦云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 (04) :56-75
[9]   中华礼乐文明、礼仪之邦的历史与现代意义 [J].
项阳 .
中国音乐, 2013, (01) :12-15+96
[10]   文化与文明之辨 [J].
林剑 .
学术研究, 2012, (03) :19-2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