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礼乐教化的现代解读

被引:6
作者
曾繁仁
机构
[1] 山东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礼乐教化; 天人合一; 人文化成; 美善相乐; 生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2 [儒家];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礼乐教化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政治、文化与教育制度。《乐记》集中地体现了儒家礼乐教化学说,也揭示以"乐教"为表现形态的中国美育的主要特征。儒家礼乐教化植根于"天人合一"观念,以"中和"为政治、道德、审美观念的核心,其实质是"德音"之教。既重视礼与乐在性质、功能上的区别,又注重两者的相辅相成、交融统一,从而使美育既承担了重要的政治、伦理教化责任,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重要地位。儒家讲"礼乐教化",以"成人"为重心,礼乐互补互济、内外交养,追求人生修养的德性之美与仪容规范之美的和谐统一。儒家认为,礼乐不仅能够通过教化人心达到社会的和谐,而且能够促进人类社会与天地自然的整体和谐,达到天人相通的自由的审美境界。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2+156 +1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人与自然.[M].蒙培元著;.人民出版社.2004,
[2]  
蒋孔阳全集.[M].蒋孔阳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3]  
贞元六书.[M].冯友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  
中国艺术精神.[M].徐复观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