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

被引:63
作者
黄从德
张健
杨万勤
张国庆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关键词
人工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密度;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328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标准地实测数据估算了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61.16MgC.hm-2,各层碳密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土壤层(141.64MgC.hm-2)>乔木层(17.95MgC.hm-2)>枯落物层(1.06MgC.hm-2)>灌草层(0.52MgC.hm-2).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573.57Tg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分别为63.88、1.836、3.764和504.09TgC,分别占总碳量的11.14%、0.32%、0.66%和87.88%.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差异较大,分别介于1.21~99.44TgC和75.50~251.74MgC.hm-2之间,其空间分配也表现为土壤层最大、灌草层最小.但四川省人工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碳密度较低,幼、中龄林分比重大,如果对现有人工林加以更好的管理,碳吸存潜力较大.从生态系统水平监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有助于提高森林碳吸存估算的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644 / 16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Forest soil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J] . R. Lal.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5 (1)
[12]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land-use change on soil C sequestration in agricultural soils by means of organic matter fractionation and stable C isotopes [J].
Del Galdo, I ;
Six, J ;
Peressotti, A ;
Cotrufo, MF .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3, 9 (08) :1204-1213
[13]   森林、造林、再造林和毁林的定义与碳计量问题 [J].
张小全 ;
侯振宏 .
林业科学, 2003, (02) :145-152
[14]   近20年海南岛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 [J].
曹军 ;
张镱锂 ;
刘燕华 .
地理研究, 2002, (05) :551-560
[15]   鼎湖山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配和贮量的研究 [J].
方运霆 ;
莫江明 .
广西植物, 2002, (04) :305-310
[16]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植物学报, 2001, (09) :967-973
[17]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16
[18]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
[19]   西双版纳原始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 [J].
郑征 ;
冯志立 ;
曹敏 ;
刘宏茂 ;
刘伦辉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2) :197-203
[20]   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金峰 ;
杨浩 ;
赵其国 .
土壤, 2000, (01)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