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中国分享第二波全球化红利的战略选择

被引:27
作者
刘志彪
机构
[1]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内需; 出口导向; 经济全球化; 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中国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第一波经济全球化,其内核可以概括为"利用别国的市场用足本国的低端生产要素"。这一波全球化的红利已经透支。中国加入或者参与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是要在扩大内需条件下实施深度全球化战略,或者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这一波经济全球化特征,可以概括为"利用本国的市场用足国外的高级生产要素,尤其是利用其创新要素发展本国的创新经济"。抓住第二波经济全球化机遇的目的,既是为了中国与世界的再平衡,消除世界经济下行趋势下我国过剩产能的困境,更是为了利用国外经济危机给中国引进高级要素所带来的加速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创新经济。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9+159 +15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逆向研发外包与中国企业成长——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自主汽车品牌的案例研究 [J].
刘丹鹭 ;
岳中刚 .
产业经济研究, 2011, (04) :44-52
[2]   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 [J].
刘志彪 ;
张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5) :39-47
[3]  
Inter-industry trade in manufactures: Does country size matter?[J] . Mary Amiti.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1998 (2)
[4]  
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J] . Paul Krugma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8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