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与未转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部分血栓前状态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被引:7
作者
刘俊 [1 ]
杜丹心 [1 ]
程鹏飞 [2 ]
张明洁 [1 ]
机构
[1]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检验科
[2] 武汉大学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转移性消化道恶性肿瘤; 未转移消化道恶性肿瘤;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 [消化系肿瘤]; R730.43 [实验室诊断];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观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及全血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F-PCA)检测结果并进行比较。方法使用仪器法对5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患者(C组)及5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未转移患者(B组)的vWF、AT、DD和TF-PCA进行检测,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A组)进行比较。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患者vWF、DD和TF-PCA水平明显增高(P<0.05),AT显著降低(P<0.05);C组较B组vWF、DD和TF-PCA水平增高(P<0.05),AT水平降低(P<0.05);B组及C组内各种疾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机制失衡,且转移较未转移消化道恶性肿瘤更加明显;其患者血栓前状态只与消化道恶性肿瘤本身有关,与肿瘤发生的消化道部位无明显关系。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vWF、AT、DD及TF-PCA水平,可为其病情监测和预后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705 / 170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 [J].
杨银芳 ;
李燕平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13) :1758-1760
[2]   恶性淋巴瘤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J].
刘鹏飞 ;
李亚妮 ;
王华庆 .
中国肿瘤临床, 2014, (06) :408-410
[3]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检测及意义探讨 [J].
杨黎 ;
乔玉环 ;
王若琳 .
中外医疗, 2011, 30 (29) :3-4
[4]   三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J].
苍忠齐 ;
蔡奕蓉 ;
徐成轩 ;
张庆 ;
刘爱忠 .
吉林医学, 2011, 32 (20) :4114-4115
[5]   恶性肿瘤与血栓形成 [J].
程艳 ;
蔡欣 ;
刘基巍 .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0, 15 (04) :376-379
[6]   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附128例分析) [J].
梁亚嘉 ;
陈艳 .
福建医药杂志, 2009, 31 (03) :100-101
[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全血细胞组织因子活性改变的意义 [J].
魏文宁 ;
胡豫 ;
绕绘 ;
熊丽丽 ;
杨锐 ;
杨焰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 (11) :1182-1186
[8]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情的评估 [J].
李晓凤 ;
张美云 ;
刘爱勇 ;
王云华 ;
李佳 ;
段爱文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 (03) :267-268
[9]   恶性肿瘤与止凝血功能 [J].
邹丽芳 ;
胡钧培 .
血栓与止血学, 2008, (02) :83-85
[10]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vWF、TM和血清FN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J].
王强 ;
卢国元 ;
张海涛 ;
张淑华 ;
沈艳萍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02) :247-24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