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关系与国家治理结构的塑造

被引:106
作者
何艳玲
机构
[1] 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理顺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政府各类文件中,理顺关系往往与机构改革、转变职能放在一起表述。不理解关系及关系的理顺,就无法理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理顺关系包括四个维度: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经济与社会、政府与社会,其理顺路径可以归纳为分开、保留与延迟。一方面,这三条路径的相互抵牾,影响了中国国家治理结构,并使其在闭合和开放中寻求平衡;另一方面,理顺关系的路径行程,根源又在于中国国家治理同时并存的总体性诉求和现代性诉求。可以说,理顺关系再塑了中国国家治理特质。在持续不断的理顺中,中国国家治理的一些重要要素也发生了关键性变化。从理顺关系角度而言,更大系统的"关系"的开放性吸纳,对未来中国国家治理的变革至关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47+204 +204-205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信息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与信息社会的建构 [J].
孙伟平 ;
赵宝军 .
哲学研究, 2016, (09) :120-126+129
[2]   中国转型秩序及其制度逻辑 [J].
何艳玲 ;
汪广龙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6) :47-65+205
[3]   政府组织间的权责配置——兼论“项目制” [J].
史普原 .
社会学研究, 2016, 31 (02) :123-148+243
[4]   社会冲突、国家治理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演生 [J].
冯仕政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5) :63-89+243
[5]   再论行政发包制:对评论人的回应 [J].
周黎安 .
社会, 2014, 34 (06) :98-113
[6]   开放性、社会建构与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创新 [J].
孙柏瑛 .
行政科学论坛, 2014, 1 (04) :10-15
[7]   白轲论中国的党国宪政体制 [J].
强世功 .
开放时代, 2014, (02) :30-36+5
[8]   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 [J].
周雪光 ;
练宏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5) :69-93+243
[9]   地方发展型政府的行为逻辑及制度基础 [J].
郁建兴 ;
高翔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95-112+206
[10]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J].
渠敬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113-1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