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土壤有机碳库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18
作者
代杰瑞
庞绪贵
董健
王增辉
喻超
机构
[1]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土壤碳密度; 土壤碳储量; 时空变化; 固碳潜力; 山东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储量研究在全球碳循环变化中意义重大。利用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2003年)获得的双层网格化大密度、高精度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数据,估算了全省0~20 cm、0~100 cm及0~160 cm的土壤碳密度和储量,并对SOC密度和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土壤固碳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0~20 cm、0~100 cm和0~160 cm土层SOC密度分别为2.22 kg/m2、7.64 kg/m2、10.09 kg/m2,各土层SOC密度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9 kg/m2、11.64 kg/m2和15.34 kg/m2);(2)0~20 cm表层SOC密度分布总体呈现为沿海地区低,鲁西北平原、鲁东丘陵中等,鲁中南山区偏高的分布格局;(3)与18年前第二次土壤普查(1985年)数据对比,表层SOC密度从1.43 kg/m2升高到2.22 kg/m2,全省陆域(15.70万km2)0~20 cm表层SOC储量则由226.41 Mt增加至350.65 Mt,净增了124.24 Mt,SOC密度以0.044 kg/(m2·a)的平均速率在土壤中积累,整体表现为"碳汇"效应;据估算,尚有505.23 Mt的固碳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86 / 39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宁夏森林植被及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 [J].
程积民 ;
金晶炜 ;
田瑛 ;
李伟 ;
张义 ;
高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32 (13) :109-117
[2]   山东省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代杰瑞 ;
庞绪贵 ;
曾宪东 ;
王红晋 .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28 (09) :1449-1458
[3]   东北黑土区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碳氮特征评价 [J].
郭金瑞 ;
宋振伟 ;
彭宪现 ;
朱平 ;
高洪军 ;
彭畅 ;
张卫建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6) :178-185
[4]   GIS空间插值模拟法与土壤类型法估算比较土壤碳储 [J].
赵广帅 ;
李发东 ;
李运生 ;
李静 ;
欧阳竹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20) :155-162+339
[5]   冲积平原区土壤碳密度估算及其空间分布 [J].
陈冲 ;
胡克林 ;
张玲娥 ;
牛灵安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7) :64-71
[6]  
轮耕与施肥对渭北旱作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 王丽,李军,李娟,柏炜霞.应用生态学报. 2014(03)
[7]   东北平原土壤碳库构成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J].
戴慧敏 ;
刘驰 ;
宫传东 ;
成杭新 ;
白荣杰 ;
崔玉军 ;
杨小波 ;
冯雨林 .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5) :986-994
[8]   内蒙古自治区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及分布特征 [J].
傅野思 ;
夏学齐 ;
杨忠芳 ;
李娟 .
现代地质, 2012, 26 (05) :886-895
[9]   青海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其源汇因素分析 [J].
钟聪 ;
杨忠芳 ;
夏学齐 ;
侯青叶 ;
姜伟 .
现代地质, 2012, 26 (05) :896-909
[10]   耕作方式对华北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张明园 ;
魏燕华 ;
孔凡磊 ;
陈阜 ;
张海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6) :20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