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未来发展情景分析

被引:27
作者
刘某承 [1 ,2 ]
王斌 [3 ]
李文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动态模型; 情景分析;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国际上一种重要的判别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量方法。本文对1949年-2008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使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建立一个非线性的动态预测模型,并进行长时间的模拟验证,后又分"惯性发展"和"稳步调整"两个情景对中国未来20年发展的生态潜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建国60年以来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在小幅波动中不断上升,同时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降低,从1985年起中国整体上处于生态赤字期;②若按照惯性发展,则2030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3.9024hm2/cap,可持续发展形势非常严峻;③若按照"稳步调整"情景,则2030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5217hm2/cap,这种程度的生态超载有可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国际贸易等来缓解。最后,基于计算和情景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生态足迹均衡因子测算 [J].
刘某承 ;
李文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9) :1550-1559
[2]   经验模态分解下中国气温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 [J].
孙娴 ;
林振山 .
地理学报, 2007, (11) :1132-1141
[3]   基于EMD的山东省GDP增长与耕地变化的关系 [J].
张衍广 ;
林振山 ;
李茂玲 ;
梁仁君 .
地理研究, 2007, (06) :1147-1155
[4]   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 [J].
尚海洋 ;
徐中民 .
冰川冻土, 2007, (05) :837-844
[5]   关于中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J].
李文华 ;
刘某承 .
资源科学, 2007, (05) :2-8
[6]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 [J].
曹淑艳 ;
谢高地 .
生态学报, 2007, (04) :1499-1507
[7]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J].
陈冬冬 ;
高旺盛 ;
陈源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0) :1983-1988
[8]   生态足迹方法作为生态系统评估工具的潜力 [J].
谢高地 ;
曹淑艳 .
资源科学, 2006, (04) :8-8
[9]   基于EMD的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波动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J].
张明阳 ;
王克林 ;
刘会玉 ;
林振山 .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04) :18-21+26
[10]   基于EMD的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成因多尺度分析 [J].
刘会玉 ;
林振山 ;
张明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5) :74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