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49
作者
陈冬冬
高旺盛
陈源泉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2] 中国农业大学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综合法; 成分法; 投入产出法; 展望;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6.0390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生态足迹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同时,对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出现了将生态足迹分析与物流能流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相结合的适用于宏观和微观尺度的各种方法,尤其是最近出现了分配足迹到最终需求类型的“标准化”方法.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不同方法的产生情况,指出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为过程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两套体系,并具体介绍了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建立了较为明晰的生态足迹发展的方法框架.针对当前国内外生态足迹方法的应用现状和趋势,提出重点把握3个方向:统一综合法在国家和区域尺度的研究;探索投入产出法、成分法等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加强时间序列研究和多情景预测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983 / 19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 [J].
刘宇辉 ;
彭希哲 .
生态学报, 2004, (10) :2257-2262
[2]   商丘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 [J].
闵庆文 ;
余卫东 ;
成升魁 .
资源科学, 2004, (05) :125-131
[3]   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J].
蔺海明 ;
颉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5) :827-832
[4]   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J].
李金平 ;
王志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97-203
[5]   大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生态占用初探——对北京、上海的案例研究 [J].
苏筠 ;
成升魁 ;
谢高地 .
资源科学, 2001, (06) :24-28
[6]   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地理学报, 2000, (05) :607-616
[7]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interdependencies of New Zealand regions[J] . Garry W. McDonald,Murray G. Patterson.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4 (1)
[8]   Using composition of land multiplier to estimate ecological footprints associated with production activity [J].
Ferng, JJ .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1, 37 (02) :159-172
[9]  
How to calculate and interpret ecological footprints for long periods of time: the case of Austria 1926–1995[J] . Helmut Haberl,Karl-Heinz Erb,Fridolin Krausmann.Ecological Economics . 2001 (1)
[10]  
Component ecological footprint: developing sustainable scenarios[J] . John Barrett.Impact Assessment and Project Appraisal . 20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