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12
作者
张晓瑞 [1 ]
宗跃光 [2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
[2]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关键词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 规划理论; 规划模型; 规划技术方法; 规划支持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从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两个层面对近5年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研究不足表现为考虑因素不够充分;因素之间存在信息交叉和重叠,区分度不够;以GIS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不够深入。研究的关键与焦点在于一是如何打破行政区的束缚和限制,二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类功能区和保护类功能区的划分阈值点。未来研究应从三方面进一步展开:构建科学的规划模型;基于模型构建一套系统的规划技术方法体系;以GIS为支撑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写;马凯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2]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J].
朱传耿 ;
仇方道 ;
马晓冬 ;
王振波 ;
李志江 ;
孟召宜 ;
闫庆武 .
地理科学, 2007, (02) :136-141
[13]   主体功能区划实践与理论方法研讨会会议综述 [J].
张虹鸥 ;
黄恕明 ;
叶玉瑶 .
热带地理, 2007, (02) :191-192
[14]   主体功能区的操作问题与解决办法 [J].
张可云 .
中国发展观察, 2007, (03) :26-27
[15]   如何认识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及其内涵特征 [J].
高国力 .
中国发展观察, 2007, (03) :23-25
[16]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 [J].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
高国力 .
宏观经济管理, 2006, (10) :43-46
[17]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研究 [J].
邓玲 ;
杜黎明 .
经济学家, 2006, (04) :60-64
[18]   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兼论划分指数的设计方案 [J].
李军杰 .
中国经贸导刊, 2006, (11) :45-46
[19]   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J].
杜黎明 .
生态经济 , 2006, (05) :320-323
[20]   盐城开发空间区划及其思考 [J].
顾朝林 ;
张晓明 ;
刘晋媛 ;
张从果 .
地理学报, 2007, (08) :78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