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67
作者
石苗茜 [1 ]
刘卫平 [2 ]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队
[2] 第四军医大学脑外科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危险因素; 病因病机; 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1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血管性痴呆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发病机制不明确,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此各方面研究日益受重视,本文主要对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病理类型、发病机制等方面做一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860 / 86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J].
陈忠义 ;
李寅超 ;
柳文科 .
实用医药杂志, 2006, (04) :490-492
[2]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J].
季永侠 ;
袁荣峰 .
医学综述, 2006, (05) :298-300
[3]   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生化机制 [J].
张蓓 ;
吴海琴 ;
张海雄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 (09) :672-675
[4]   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凋亡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 [J].
李巍 ;
姜立刚 ;
徐忠信 ;
饶明俐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28) :133-135+257
[5]   卒中后痴呆相关性因素的临床研究 [J].
杜贤兰 ;
钟晓茹 ;
陈明礼 ;
温天明 ;
饶萍 ;
唐平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03) :274-275
[6]   血管性痴呆的可能心理社会危险因素 [J].
张新凯 ;
张明园 ;
李春波 ;
何燕玲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1, (01) :22-25
[7]   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及其胆碱能机制研究 [J].
范文辉 ;
刘之荣 ;
李露斯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0, (04) :3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