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及其胆碱能机制研究

被引:68
作者
范文辉
刘之荣
李露斯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内科!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内科!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认知障碍; 动物模型;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D O I
10.16016/j.1000-5404.2000.04.005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建立血管性痴呆 (VD)的动物模型,并探讨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致老龄大鼠慢性前脑血流灌注不足 ,建立老龄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 ,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穿梭箱试验和胆碱乙酰转移酶 (Cholineacetyltransferase,ChAT)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2月后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缺血4月后更明显 ;海马CA1区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及其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且与学习记忆障碍呈正相关。结论此模型能可靠模拟人的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之血管性痴呆 ,其额叶皮层和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损伤可能是认知功能受损害的形态学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14 / 31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J].
林坚 ;
王子栋 .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1998, (01) :90-93
[2]   小鼠脑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的建立 [J].
李巍,张世仪,赵惠敏,严徽瑾 .
基础医学与临床, 1995, (06) :46-49
[3]  
Local cerebral glucose utilisation following acute and chronic 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ligation in Wistar rats: relation to changes in local cerebral blood flow[J] . Masahiko Tsuchiya,Kazuhiro Sako,Shigeki Yura,Yukichi Yonemasu.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 19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