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381
作者
张人禾 [1 ]
李强 [2 ]
张若楠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雾霾天气; 气象条件; 中国东部区域; 2013年1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2 [能见度、浑浊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13年1月,在中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的雾霾天气.本文利用资料诊断,从大气环流背景场和雾霾天气演变过程两个方面,分析了气象条件在这次持续性强雾霾天气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013年1月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在中国东部区域,对流层中低层的异常南风有利于水汽向中国东部地区输送,500 hPa的高压异常抑制了对流的发展,而表面风速的减弱不利于近地面附近的雾霾向区域外输送,水平风垂直梯度的减小减弱了天气尺度扰动的发展和大气的垂直混合,对流层低层异常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近地层变得更加稳定.这些气象背景场为雾霾天气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对雾霾天气演变过程的分析表明,雾霾天气区域内的表面风速及其上空对流层中低层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对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动力影响,二者偏小(大)时雾霾天气偏强(弱);对流层中低层的层结不稳定性以及近地面层的逆温状况和温度露点差对雾霾天气的演变可以产生热力影响,层结不稳定性和逆温偏大(小)以及温度露点差偏小(大)时雾霾天气偏强(弱).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热力和动力因子对这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大致相同的作用,气象因子可以解释超过2/3的雾霾天气逐日变化的方差,方差贡献达到0.68.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J].
孙彧 ;
马振峰 ;
牛涛 ;
付如友 ;
胡俊峰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 18 (03) :397-406
[2]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 [J].
张小曳 ;
孙俊英 ;
王亚强 ;
李卫军 ;
张蔷 ;
王炜罡 ;
权建农 ;
曹国良 ;
王继志 ;
杨元琴 ;
张养梅 .
科学通报, 2013, 58 (13) :1178-1187
[3]   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 [J].
王润清 .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07) :44-44
[4]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J].
吴兑 ;
吴晓京 ;
李菲 ;
谭浩波 ;
陈静 ;
曹治强 ;
孙弦 ;
陈欢欢 ;
李海燕 .
气象学报, 2010, 68 (05) :680-688
[5]  
南京冬季雾霾过程中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J]. 杨军,牛忠清,石春娥,刘端阳,李子华.环境科学. 2010(07)
[6]   Fog Research in China:An Overview [J].
牛生杰 ;
陆春松 ;
于华英 ;
赵丽娟 ;
吕晶晶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10, 27 (03) :639-662
[7]   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J].
高歌 .
地理学报, 2008, (07) :761-768
[8]   我国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生的环流形势 [J].
林建 ;
杨贵名 ;
毛冬艳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8, (02) :171-181
[9]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J].
吴兑 ;
廖国莲 ;
邓雪娇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范绍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1) :1-9
[10]   南京地区霾天气特征分析 [J].
童尧青 ;
银燕 ;
钱凌 ;
安俊琳 .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05) :58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