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控制权动态配置的内在机理及其治理效应——实验的证据

被引:8
作者
徐细雄 [1 ]
淦未宇 [2 ]
万迪昉 [3 ]
机构
[1]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
[3]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控制权动态配置; 控制权私有收益; 实验研究;
D O I
10.19523/j.jjkx.2008.04.009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运用实验研究方法检验了企业控制权动态配置的内在机理及其治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控制权动态配置与相机转移机制有利于抑制管理者控制权私有收益,保护投资者利益;(2)控制权转移强度越大,则管理者追求私有收益的投入水平越低,追求企业价值创造的努力水平越高;(3)控制权转移强度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倒U型关系,即尽管控制权转移强度的增加又利于促使管理者提升努力水平,增加企业价值;但控制权过度向投资者转移也会引发另一种负面效应—降低管理者投入的边际产出效率,进而损害企业价值。实验结果还显示,控制权动态配置机制跟外部信息披露与监管机制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但却与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治理机制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实证研究 [J].
马磊 ;
徐向艺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5) :56-63
[2]   大宗股权定价的实证检验 [J].
徐信忠 ;
黄张凯 ;
刘寅 ;
薛彤 .
经济研究, 2006, (01) :101-108
[3]   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来自中国非流通股转让市场的研究 [J].
叶康涛 .
经济科学, 2003, (05) :61-69
[4]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度实证分析 [J].
唐宗明 ;
蒋位 .
经济研究, 2002, (04) :44-50+94
[5]  
Abdullah Yavas,C. F. Sirmans.Real Options: Experimental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5
[6]  
Brian J. Hall,Kevin J. Murphy.The Trouble with Stock Options[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3
[7]   Callable convertible debt under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J].
Isagawa, N .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2, 8 (03) :255-270
[8]   Stock options for undiversified executives [J].
Hall, BJ ;
Murphy, KJ .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002, 33 (01) :3-42
[9]  
Oliver Hart.Financial Contracting[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1
[10]  
Nobuyuki Isagawa.Convertible debt: an effec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 to control managerial opportunism[J].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