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传统村落农户适应性研究——以张家界4个村为例

被引:82
作者
吴吉林 [1 ,2 ]
刘水良 [3 ]
周春山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3]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乡村旅游; 农户适应性; 传统村落; 张家界;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7.12.030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以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及其工具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张家界4个中国传统村落农户适应类型、适应驱动因子和适应机制。研究发现:(1)农户产生旅游专营、旅游主导、旅游参与、务工主导、工农均衡和务农主导6种生计适应类型,参与旅游农户比例低,务农和务工不同程度地成为了传统村落农户的生计策略之一;(2)影响农户适应效果的主要适应因子有6个,即农户家庭劳动力总量、户主学历、房屋面积、家庭存款、邻里关系和种植面积,均为生计资本指标;(3)传统村落社会—生态系统失调、政府政策制度、生计资本是农户适应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生存理性、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分别是农户选择务农、务工和参与旅游生计行为的内在动因,生计策略和传统观念是农户旅游适应结果的决定因素。最后,对传统村落农户在区域发展乡村旅游背景下如何提升适应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适应性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何艳冰 ;
黄晓军 ;
杨新军 .
地理研究, 2017, 36 (02) :226-240
[2]   陕西安康移民搬迁农户的生计适应策略与适应力感知 [J].
黎洁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9) :44-52
[3]   传统村落保护的动态监控体系建构研究 [J].
王军 ;
夏健 .
城市发展研究, 2016, 23 (07) :58-63
[4]   千岛湖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与影响机理 [J].
王群 ;
陆林 ;
杨兴柱 .
地理学报, 2015, 70 (05) :779-795
[5]   社区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基于杭州的调研 [J].
王莹 ;
许晓晓 .
经济地理, 2015, 35 (03) :203-208
[6]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伯华 ;
尹莎 ;
刘沛林 ;
窦银娣 .
经济地理, 2015, 35 (02) :189-194
[7]   乡村农户适应旅游发展的模式及影响机制——以秦岭金丝峡景区为例 [J].
喻忠磊 ;
杨新军 ;
杨涛 .
地理学报, 2013, 68 (08) :1143-1156
[8]   农民理性的扩张:“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分析(英文) [J].
徐勇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 32 (01) :5-25
[9]   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价值评价及可持续利用模式探讨——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为例 [J].
王云才 ;
郭焕成 ;
杨丽 .
地理科学, 2006, (06) :73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