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股权融资与金融结构转型

被引:206
作者
张一林 [1 ,2 ]
龚强 [3 ,4 ,5 ]
荣昭 [6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5]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6]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关键词
创新; 转型; 金融结构; 制度;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6.11.006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1202 ; 120202 ;
摘要
金融体系能否有效支持技术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支持技术创新的不同机制。技术创新型企业融资存在两种风险:企业的信用风险和创新的不确定性。银行通过资产抵押、违约清算等措施,能够有效克服信用风险,但对于缺乏抵押且不确定性较高的创新企业,银行的监督措施难以有效实施,且银行贷款的回报与承担的风险不相匹配,导致银行缺少激励为创新企业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创新企业能够以新技术新产品的潜在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企业创新的资金需求和投资者追求高回报、承担高风险的激励相一致,创新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往往更易获得资金。然而,股权融资的长期性和资金使用的信息不对称性,为不法企业攫取股东利益提供了可能,这使得优质的创新企业只有在严格的法律和有效的监管制度下才能获得投资者的充分信任,从而满足创新企业对股权融资的巨大需求。本文研究表明,依靠当前我国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技术创新较难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而发挥股权融资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持作用,必须构建优良的制度环境充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研究进一步发现,政府在为技术创新提供金融扶持时,直接为企业提供研发资助,比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担保更具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8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金融发展、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一个文献综述 [J].
王永钦 ;
高鑫 ;
袁志刚 ;
杜巨澜 .
金融研究, 2016, (05) :191-206
[2]   创新差异下的金融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 [J].
邵宜航 ;
刘仕保 ;
张朝阳 .
管理世界, 2015, (11) :29-39
[3]   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 [J].
龚强 ;
张一林 ;
林毅夫 .
经济研究, 2014, 49 (04) :4-16
[4]   中国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研究 [J].
孙伍琴 ;
王培 .
管理世界, 2013, (06) :172-173
[5]   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体系及政策研究——基于市场性金融的支持视角 [J].
顾海峰 .
经济问题探索, 2011, (11) :74-78
[6]   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1) :1-32
[7]   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 [J].
林毅夫 ;
孙希芳 ;
姜烨 .
经济研究, 2009, 44 (08) :4-17
[8]   金融生态环境、产权性质与负债的治理效应 [J].
谢德仁 ;
陈运森 .
经济研究, 2009, 44 (05) :118-129
[9]   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单位根和协整的分析 [J].
刘降斌 ;
李艳梅 .
金融研究, 2008, (12) :193-206
[10]   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沈坤荣 ;
张成 .
管理世界, 2004, (07)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