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归”现象:主体特征、形成机理与生成逻辑

被引:25
作者
雷洪
赵晓歌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城归”; 返乡创业; 城乡文化; 乡土社会;
D O 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4.009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城归"一族并非外出农民工的"简单返乡",而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双重推力的结果。"城归"主体拥有现代信息和多元资本,是中央顶层设计中"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践行者。"城归"现象的形成贯穿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城乡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城归"现象与农村未来社会结构调整方向相契合,其勃兴能够有效促进新文化形态的创生与再造。毋庸置疑,"城归"现象亦是我国乡土社会"自我调节"的必然结果,必将带动中国农村乡土社会新一轮的变革。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M].(美)詹姆斯·C.斯科特(JamesC.Scott)著;程立显;刘建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
[2]  
自然的经济体系.[M].(美)唐纳德·沃斯特(DonaldWorster)著;侯文蕙译;.商务印书馆.1999,
[3]  
农业供给侧改革呼唤更多“城归”.[N].叶兴庆;.人民日报.2016,
[4]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J].
殷民娥 .
江淮论坛, 2016, (06) :46-50
[5]   供给侧改革下农民工就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J].
张敏 .
理论探讨, 2016, (06) :101-105
[6]   供给侧改革:中国垄断行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的新动力 [J].
张蕴萍 .
理论学刊, 2016, (05) :61-66
[7]   关于生态文明的几点思考 [J].
贺祥林 ;
江丽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3 (05) :1-8+160
[10]   “生态人”假设下的共同参与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研究 [J].
毛江晖 .
青海社会科学, 2016, (01) :53-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