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法的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动态研究

被引:103
作者
李新 [1 ]
石建屏 [2 ]
曹洪 [1 ]
机构
[1] 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2]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洱海流域; 层次分析法(AHP); 国民生产总值(GDP); 化学需氧量(COD);
D O I
10.13671/j.hjkxxb.2011.06.030
中图分类号
X26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根据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并结合洱海流域水环境现状,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优化模型.同时,选取人口、灌溉面积、国民生产总值(GDP)、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作为水资源和水质量承载力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对湖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权重,最后,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分别计算出2003—2009年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流域内人口承载超标,经济承载压力增长显著,富营养化指标——总氮(TN)多数年份超标且波动较大;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过载与实际情况吻合,相对而言,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程度更大.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可为该流域的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338 / 13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及主要污染源研究 [J].
余进祥 ;
刘娅菲 ;
钟小兰 .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03) :90-93+106
[2]   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J].
李川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08) :66-69+111
[3]   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J].
陈长安 ;
张丽 ;
张惠芬 .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8, (05) :389-391+393
[4]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J].
孙楠 ;
付强 ;
戚颖 ;
贺延国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7, (03) :307-311
[5]   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述评 [J].
赵卫 ;
刘景双 ;
孔凡娥 .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1) :47-50
[6]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J].
王俭 ;
孙铁珩 ;
李培军 ;
侯伟 .
生态学杂志, 2007, (01) :139-144
[7]   西洞庭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与建模 [J].
涂峰武 .
湖南水利水电, 2006, (03) :77-78
[8]   石家庄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J].
汪彦博 ;
王嵩峰 ;
周培疆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03) :26-27+116
[9]   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J].
李清龙 ;
闫新兴 .
地学前缘, 2005, (S1) :43-48
[10]   模糊随机优选模型在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J].
李如忠 ;
钱家忠 ;
孙世群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 (01) :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