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及主要污染源研究

被引:17
作者
余进祥 [1 ]
刘娅菲 [2 ]
钟小兰 [3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
[2] 江西省农业环境监测站
[3] 华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鄱阳湖; 水环境承载力; 控制纳污量; 污染贡献率;
D O I
10.19386/j.cnki.jxnyxb.2009.03.029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通过研究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水污染主导因子及其主要来源,为科学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鄱阳湖水资源承载力0.5216,表明鄱阳湖水资源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承载空间;水质承载指数6.179,说明流域范围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鄱阳湖的水质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4.295,反映出鄱阳湖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环境较差的水质性缺水的生态问题仍然存在,防治流域水污染刻不容缓。鄱阳湖水体中BOD、COD的年纳污量虽小于Ⅲ类水质控制纳污量,但TN的年纳污总量介于Ⅲ类水和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之间,TP年纳污量大于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TN和TP成为湖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鄱阳湖水体中的COD、TN、TP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水和非点源污染,其中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最大,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应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3+106 +1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层次分析法的改进及其在引黄灌区水沙配置中的应用 [J].
王艳华 ;
曹文洪 ;
戴清 .
泥沙研究, 2007, (04) :42-47
[2]   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述评 [J].
赵卫 ;
刘景双 ;
孔凡娥 .
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1) :47-50
[3]   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J].
王俭 ;
孙铁珩 ;
李培军 ;
李法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4) :768-772
[4]   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J].
鄢帮有 ;
谭晦如 ;
邢久生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6) :931-935
[5]   鄱阳湖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 [J].
何宗健 ;
陈益虎 ;
黄虹 .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04, (04) :409-412
[6]   湖泊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J].
王玉敏 ;
周孝德 ;
冯成洪 ;
李家科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1) :179-184
[7]   水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与展望 [J].
李清龙 ;
王路光 ;
张焕祯 ;
闫新兴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01) :87-89
[8]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探讨 [J].
郭怀成 ;
孙延枫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5) :500-506
[9]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金相灿,屠清瑛主编, 1990
[10]   A risk assessment model of water shortage based on information diffus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nalyzing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J].
Feng, L. H. ;
Huang, C. F. .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008, 22 (05) :6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