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被引:124
作者
王俭
孙铁珩
李培军
李法云
机构
[1] 辽宁大学环境科学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大学环境科学系沈阳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沈阳,沈阳,沈阳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量化方法; 发展趋势;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5.0038
中图分类号
X26 [环境容量与环境自净];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进行环境承载力理论与量化方法的研究,对于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发展过程,并从“容量”、“阈值”和“能力”三方面介绍了环境承载力定义,指出了环境承载力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区域性和时间性、动态性和可调控性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用于环境承载力定量化研究的指数评价法、承载率评价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多目标模型最优化等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768 / 7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区域环境承载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J].
郑国强 ;
江南 ;
刘兆德 .
生态学杂志, 2004, (01) :16-19
[2]   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 [J].
龙腾锐 ;
姜文超 ;
何强 .
水利学报, 2004, (01) :38-45
[3]   徐州市区域承载力实证研究 [J].
潘东旭 ;
冯本超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3, (05) :130-134
[4]   科尔沁沙地东部农牧交错带土地承载力研究——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J].
李月辉 ;
赵羿 ;
胡远满 ;
宋轩 ;
曾德慧 .
生态学杂志, 2003, (03) :23-28
[5]   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549-555
[6]   陕西关中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J].
蒋晓辉 ;
黄强 ;
惠泱河 ;
薛小杰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3) :312-317
[7]   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研究 [J].
孙玉军 ;
王如松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4) :564-566
[8]   郑州市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研究 [J].
陈传美 ;
郑垂勇 ;
马彩霞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1) :56-59
[9]   区域环境承载力在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J].
冉圣宏 ;
薛纪渝 ;
王华东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1998, (S1) :84-88
[10]   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在湄洲湾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 [J].
曾维华 ;
王华东 ;
薛纪渝 ;
叶文虎 ;
关伯仁 .
中国环境科学 , 1998, (S1) :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