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隐性构建地方旅游形象的机理分析

被引:7
作者
刘宏芳 [1 ]
明庆忠 [1 ,2 ]
王丹 [3 ]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
[3]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文艺作品; 构建; 地方旅游形象; 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6 [旅游企业组织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文艺作品与地方和旅游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影响地方旅游形象生成的文艺作品有静态和动态两类,并兼具自在性与中立立场、地域指向性、可传播性及可读性。文艺作品促进地方旅游形象的构建是一个从地方走向大众的流程,构建机理主要体现在大众传媒的广泛性和印刷技术改进成为文艺作品传播的强势动力;经由文艺作品对旅游者赋予地方的意义与情感,潜在旅游者生成"他乡向往";文艺作品符号化了地方意象,促进了地方感的形成。整个地方旅游形象的生成是一个意象→地方形象→地方旅游形象的过程,其本质是旅游场域下文艺作品意象符号化的过程。在如火如荼刻意塑造地方旅游形象的背景之下,借力文艺作品是实现地方的深度宣介、特色凸显和旅游形象的生动打造的重要途径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区域旅游形象塑造中的人文要素分析——以黟县为例 [J].
姚治国 ;
赵黎明 .
地理科学, 2011, 31 (05) :634-640
[2]   文艺作品传播对桂林旅游地形象塑造的影响 [J].
孙步忠 ;
子涛 ;
曾咏梅 .
社会科学家, 2011, (03) :93-95
[3]   区域旅游形象口号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苗雅杰 ;
吕帅 .
旅游论坛, 2010, 3 (03) :314-318
[4]   文艺作品传播对云南大理旅游地形象塑造的作用 [J].
孙步忠 ;
子涛 ;
曾咏梅 .
企业经济, 2010, (04) :108-110
[5]   文艺作品的三个参照系与“拟态环境”、“虚拟现实” [J].
赵建国 .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 (05) :104-107
[6]   电影嵌入式广告对地方形象的打造——以《非诚勿扰》为例谈海南媒体形象的构建 [J].
曾庆江 ;
王素芳 .
新闻界, 2009, (04) :195-196
[7]   基于地理空间认知规律的旅游形象设计——以黄河沿岸甘肃段为例 [J].
石培基 ;
颉斌斌 ;
邴广路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27 (06) :66-70
[8]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和开拓研究 [J].
陶卓民 ;
卢亮 .
经济地理, 2005, (05) :728-731+739
[9]   论民俗风情在文艺作品中的多重价值显现 [J].
李凤亮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5, (04) :134-138
[10]   试论我国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 [J].
杨秀玲 ;
王军华 .
开封大学学报, 2005, (02)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