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及其实现

被引:40
作者
薛克鹏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北京
关键词
社会本位; 个人本位; 社会公共权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2.29 [经济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社会本位是以社会整体为中心和起点,要求在个人与社会之间重新分配权利的一种法律思想。它将社会视为目的而非手段,坚持权利本位,但主要关注社会公共权利而非个人权利。私法因其奉行个人本位理念而难以容纳这一权利。社会公共权利的栖息地主要是经济法和其他社会立法。在社会本位实现过程中,国家的作用至为关键,除立法机关应以社会整体为中心配置权利和义务外,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应当成为实现社会本位的重要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权利本位论——兼与封日贤同志商榷 [J].
郑成良 .
中国法学, 1991, (01) :30-37
[2]  
社会学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孙文恺著, 2005
[3]  
民法总则[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王泽鉴著, 2003
[4]  
经济法的定义——社会公共利益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薛克鹏, 2003
[5]  
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美)安德鲁·肖特(AndrewSchotter)著, 2003
[6]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 法律出版社 , 卢代富著, 2002
[7]  
公益诉讼理念研究[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颜运秋著, 2002
[8]  
现代社会学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敦福主编, 2001
[9]  
新华词典[M]. 商务印书馆 ,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 2001
[10]  
法的现象与观念[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孙笑侠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