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实证研究

被引:29
作者
潘春阳
何立新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再分配偏好; 分配公平; 有序选择模型;
D O I
10.19361/j.er.2011.05.003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再分配偏好的提高反映出民众对当前收入分配状况的不满,本文致力于从"个人利益"和"分配公平"两个角度对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进行解释。根据Roemer的理论,本文从"成功可控性"的角度构造了反映居民分配公平观念的变量,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微观调查数据和Ordered Probit模型,研究发现,"个人利益论"和"分配公平论"在中国都能得到实证支持,即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不但存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显著的追求分配公平的动机;同时,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居民再分配偏好的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结论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总之,确保机会均等、维护分配公平对于降低居民再分配偏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9+56 +5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什么决定了居民对再分配的需求 [J].
马明德 ;
陈福平 .
南方经济, 2010, (07) :15-27
[2]   行业间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 [J].
陈钊 ;
万广华 ;
陆铭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3) :65-76+221
[3]   中国民众如何看待当前的社会不平等 [J].
怀默霆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1) :96-120+244
[4]   贫富差距是如何影响社会稳定的? [J].
胡联合 ;
胡鞍钢 .
江西社会科学, 2007, (09) :142-151
[5]   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 [J].
田国强 ;
杨立岩 .
经济研究, 2006, (11) :4-15
[6]   中国城镇个人收入流动性研究 [J].
尹恒 ;
李实 ;
邓曲恒 .
经济研究, 2006, (10) :30-43
[7]   各阶层的社会不公平感比较分析 [J].
李春玲 .
湖南社会科学, 2006, (01) :71-76
[8]   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J].
胡联合 ;
胡鞍钢 ;
徐绍刚 .
管理世界, 2005, (06) :34-44+171
[9]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代际流动 [J].
王海港 .
经济科学, 2005, (02) :18-25
[10]   中国的消费不振与收入分配:理论和数据 [J].
朱国林 ;
范建勇 ;
严燕 .
经济研究, 2002, (05) :72-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