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消费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

被引:174
作者
赵荣钦 [1 ,2 ]
黄贤金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碳足迹;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采用20032007年江苏省能源消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通过构建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模型,对江苏省5年来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通过土地利用类型和碳排放项目的对应,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及碳足迹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如下:(1)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从2003年的8794.24万t上升到2007年的16329.85万t,涨幅达86%。其中,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占53.6%。(2)江苏全省土地单位面积碳排放从2003年8.24t/hm2上升到2007年15.53 t/hm2,增幅为88.5%。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单位面积碳排放最大,为95.62 t/hm2。(3)江苏全省能源消费碳足迹大于生产性土地的实际面积,由此造成的生态赤字达1351.285万hm2。(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足迹大小顺序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及特殊用地>农用地和水利用地,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碳足迹高达10.89 hm2/hm2。(5)江苏全省单位面积碳足迹也呈明显的扩大趋势,从2003年的0.938hm2/hm2上升到2007年的1.769 hm2/hm2。
引用
收藏
页码:1639 / 164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 [J].
朱永彬 ;
王铮 ;
庞丽 ;
王丽娟 ;
邹秀萍 .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935-944
[3]   湖南省化石燃料和工业过程碳排放的估算 [J].
何介南 ;
康文星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28 (05) :52-58
[4]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 [J].
谭丹 ;
黄贤金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54-57
[5]   基于碳循环的化石能源及电力生态足迹 [J].
谢鸿宇 ;
陈贤生 ;
林凯荣 ;
胡安焱 .
生态学报, 2008, (04) :1729-1735
[6]   过去30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碳循环研究 [J].
葛全胜 ;
戴君虎 ;
何凡能 ;
潘嫄 ;
王梦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2) :197-210
[7]   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 [J].
赵荣钦 ;
秦明周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02) :1-6+11
[8]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J].
陈广生 ;
田汉勤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2) :189-204
[9]   基于能量集成的CO减排量的确定 [J].
汪刚 ;
冯霄 .
化工进展, 2006, (12) :1467-1470
[10]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