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与贫困缓解——基于国际NGO教育扶贫行为的分析

被引:4
作者
陈美招
杨罗观翠
机构
[1]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国际非政府组织; 扶贫; 理性选择; 结构二重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564 [政党和政治团体及其活动];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1407 ;
摘要
从科尔曼为代表的理性选择理论出发会发现,作为"理性人",国际NGO扶贫行为的理性选择与我国的贫困缓解息息相关。国际NGO的扶贫行为,一方面出于组织自身的独立性、自主性表现出明显的个体理性选择因素,另一方面又因其海外性、嵌入性而不能不作出社会理性选择。国际NGO的社会理性选择直接影响了这些组织在我国的扶贫方向与内容,而其个体理性选择又直接决定了这些组织在我国独特的扶贫路径与方法。为了实现缓解贫困的"效益最大化",国际NGO必须兼顾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在二者之间作出灵活的理性选择,即吉登斯的主体-结构二重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1+172 +1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民间组织通论.[M].王名;刘培峰等著;.时事出版社.2004,
[2]  
现代社会学理论.[M].(澳)马尔科姆·沃特斯(MalcolmWaters)著;杨善华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3]  
社会理论的基础.[M].(美)詹姆斯·S.科尔曼(JamesS.Coleman)著;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  
社会的构成.[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李康;李猛译;.三联书店.1998,
[5]   国际NGO与中国地方治理创新——以珠三角为例 [J].
朱健刚 .
开放时代, 2007, (05) :34-49
[6]   全球化、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 [J].
马秋莎 .
开放时代, 2006, (02) :118-138
[7]   关于理性选择理论的思考 [J].
陈彬 .
东南学术, 2006, (01) :119-124
[8]   基于实践活动的使动性和制约性——吉登斯结构二重性学说述议 [J].
周志山 ;
许大平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2, (05) :65-69
[10]   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 [J].
李培林 .
社会学研究, 2001, (06) :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