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演化及空间分异模式

被引:31
作者
王姣娥 [1 ,2 ]
杜德林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空间格局; 区域差异; ESDA;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6.09.005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从经济基础、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等方面构建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ESDA方法,从地级行政区尺度对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过去十多年来,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内部发展差异呈扩大趋势,黑龙江省北部成为东北经济发展最薄弱的地区;在空间上,东北经济发展呈现出集聚性,并主要表现为核心-边缘、轴带集聚发展以及沿海-沿边等空间分异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320 / 13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1]  
经济地理学思维[M]. 科学出版社 , 刘卫东, 2013
[12]  
东北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金凤君, 2012
[13]  
经济地理学中的数量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唐志鹏, 2012
[14]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研究[M]. 中国标准出版社 , 张国宝, 2008
[15]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三次地理要素 [J].
刘清春 ;
王铮 .
地理研究, 2009, 28 (02) :430-440
[16]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极化的新格局 [J].
李秀伟 ;
修春亮 .
地理科学, 2008, 28 (06) :722-728
[17]   基于城市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解 [J].
李莉 ;
刘慧 ;
刘卫东 ;
刘毅 .
地理研究, 2008, (05) :1048-1058
[18]   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J].
伍世代 ;
王强 .
地理学报, 2008, (02) :123-134
[19]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 [J].
刘慧 .
地理研究, 2006, (04) :710-718
[20]   基于不同区划系统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 [J].
鲁凤 ;
徐建华 .
人文地理, 2006, (02) :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