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地理研究进展

被引:21
作者
刘劲松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北省计算数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人口地理学; 交叉学科; 人口; 尺度; 社区; 人口问题;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2.2 [];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1978年以来是中国人口地理学复兴和发展时期。中国人口地理学工作者消化吸收西方经典人口学理论,讨论中国人口容量问题,认识到中国人口总量即将达到增长极限,强调控制人口总量、努力发展生产和转变生存方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针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创建第四产业,实施环境抚育,推动劳动力就业,降低环境污染的策略。针对民生问题,提出深入开展微观社会调查,主动再造跨尺度的社区制度,推进对人口行为的尺度综合和文化自觉。针对中国人口快速转变和人口结构问题,提出了人口均衡发展理论。针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问题,提出了区域发展均衡模型,强调通过产业转移、人口流动、转移支付等手段,形成相对均衡的区域发展格局。针对区域人口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人口发展功能分区指标和分区模型,初步实现了视野综合化、指标定量化、分析模型化,将人口地理学研究推向新高度。未来中国人口地理学研究,一要围绕人口普查和人口业务数据库,建设分布式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推动人口专题数据和人口计量模型共享,巩固和发展人口地理学定量化研究之特色;二要加强不同尺度的社区微观调查,主动调控人口快速转变情景下的社区行为,提高对人口地理学定量研究结果的理解和解释;三要加强国际人口情报交流,把握各国人口演化趋势,从经济全球化的分工合作体系的视角,合理配置中国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中国人口地理学应坚持走跨学科的发展道路,努力在世界人口之巅辛勤耕耘,为国家发展、学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177 / 118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创新与应用实践 [J].
樊杰 ;
周侃 ;
陈东 .
经济地理, 2013, 33 (01) :1-8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与作用 [J].
陆大道 ;
樊杰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 (03) :290-300+319
[3]   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探索和选择 [J].
杨凡 ;
翟振武 .
人口研究, 2012, 36 (01) :25-33
[4]   “五年计划”视角下中国地区差距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J].
刘晓娜 ;
杨艳昭 ;
封志明 ;
姜鲁光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 27 (05) :50-54+68+113
[5]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 [J].
刘东 ;
封志明 ;
杨艳昭 ;
游珍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7) :1-6+398
[6]   20世纪人口地理学研究进展 [J].
封志明 ;
李鹏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2) :131-140
[7]   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 [J].
刘睿文 ;
封志明 ;
杨艳昭 ;
游珍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0) :1171-1177
[8]   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 [J].
刘盛和 ;
邓羽 ;
胡章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187-1197
[9]   以科学发展为主导 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 [J].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课题组 ;
马力 ;
桂江丰 .
人口研究, 2010, 34 (05) :12-21
[10]   人口结构调整与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建设 [J].
张翼 .
人口研究, 2010, 34 (05) :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