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来人口分布变迁研究——基于“胡焕庸线”的空间定量分析

被引:19
作者
尹德挺
袁尚
机构
[1]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胡焕庸线; 人口分布; 经济—人口协调度; 时空变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在GIS等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年鉴等资料,构建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及最新统计年鉴的地市级人口空间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对中国人口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维持"东多西少"格局未变,1953~2017年东南半壁人口占比仅下降2.65个百分点,但两侧人口的比值呈现阶段性下降趋势。(2)从人口时空分布的关系结构看,全国人口分布总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2000年以后空间差异扩大的趋势得以遏制;"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集聚模式保持稳定,但人口分布格局逐步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特征。(3)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扩张方向看,全国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胡焕庸线"以东,改革开放以后大体保持朝西南方向小幅移动的态势,基于全国地理质心点计算的各方位人口扩张强度的高值呈现先东北、后东南的变动趋势。(4)从人口时空扩张的协调状况看,全国经济—人口协调性总体向好,但协调型城市占比有所减少。从"胡焕庸线"两侧来看,东侧协调型城市的占比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8+126 +12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模型与实证 [J].
杨宇 ;
李小云 ;
董雯 ;
洪辉 ;
何则 ;
金凤君 ;
刘毅 .
地理学报, 2019, 74 (06) :1063-1078
[2]   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迁移与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基于全国287个地级市的研究 [J].
陈蓉 ;
王美凤 .
人口学刊, 2018, 40 (03) :71-81
[3]   1952年—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分析 [J].
杨强 ;
王运动 ;
李丽 ;
王心源 ;
何立恒 .
遥感学报, 2016, 20 (06) :1424-1434
[4]   基于空间句法的扩张强度指数及其在城镇扩展分析中的应用 [J].
王海军 ;
夏畅 ;
张安琪 ;
刘耀林 ;
贺三维 .
地理学报, 2016, 71 (08) :1302-1314
[5]   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格局趋势——尝试回答李克强总理之问 [J].
陈明星 ;
李扬 ;
龚颖华 ;
陆大道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16, 71 (02) :179-193
[6]   从六十五年发展看胡焕庸线 [J].
尹文耀 ;
尹星星 ;
颜卉 .
中国人口科学, 2016, (01) :25-40+126
[7]   中国人口的非均衡分布与“胡焕庸线”的稳定性 [J].
吴瑞君 ;
朱宝树 .
中国人口科学, 2016, (01) :14-24+126
[8]   “胡焕庸线”的稳定性及其两侧人口集疏模式差异 [J].
戚伟 ;
刘盛和 ;
赵美风 .
地理学报, 2015, 70 (04) :551-566
[9]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人口流动空间模式变化——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J].
劳昕 ;
沈体雁 .
中国人口科学, 2015, (01) :15-28+126
[10]   中国人口空间流动格局与省际流动影响因素研究 [J].
张耀军 ;
岑俏 .
人口研究, 2014, 38 (05) :5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