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利益、环境权利与环境权力的分层建构——基于法益分析方法的思考

被引:69
作者
史玉成 [1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2] 甘肃政法学院
关键词
法益; 环境利益; 环境权利; 环境权力;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3.05.001
中图分类号
D91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环境法的法益暗含着重要问题,借助法益分析方法,可以为衡平不同类型的环境利益、合理配置环境权利与环境权力提供新的视角。环境法的消极保护法益即应受环境法保护的环境利益可以界分为资源利益和生态利益;环境法的积极保护法益即环境权利与环境权力可以界分为实体生态性环境权利和资源性环境权利、程序性环境权利以及作为公权力的环境权力。从环境法实定法益的角度考察,环境利益、环境权利与环境权力的配置存在事实上的不均衡。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环境法法益进行分层建构和均衡配置,既是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也是环境法学理论建构的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环保法》修改应为环保主体良性有效互动提供法制保障 [J].
王曦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3, (01) :1-5
[2]   社会转型发展中生态秩序的法律构造——基于利益博弈与工具理性的结构分析与反思 [J].
董正爱 .
法学评论, 2012, 30 (05) :79-86
[3]   “法益”概念再辨析——德国侵权法的视角 [J].
于飞 .
政法论坛, 2012, 30 (04) :141-150
[4]   环境权理论之反思与方法论重构 [J].
王社坤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 (01) :34-45
[5]   公共性控制:政府环境责任的省察与实现路径 [J].
阳东辰 .
现代法学, 2011, 33 (02) :72-81
[7]   论环境法法益:对环境法基础的再认识 [J].
廖华 ;
孙林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29 (06) :113-116
[8]   侵权责任法制定中的若干问题 [J].
王利明 .
当代法学, 2008, (05) :3-13
[9]   法益概念辨识 [J].
刘芝祥 .
政法论坛, 2008, (04) :95-105
[10]   当前我国环境法制建设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J].
王曦 .
法学评论, 2008, (04) :110-115